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1 . 史料记载:某个历史人物“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该材料应出自
A.《汉书》B.《宋史》C.《元史》D.《明史》
2 . 《元史》:“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元朝在交通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下列史料所描绘的交通情况,发生于元朝的是
A.国宝并辉北望长城一万里;潭源百岭南流入海二千年
B.岷江遥从天际来,神功凿破古离堆
C.人迹所至,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D.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2022-05-21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嘉湖金四县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份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3 . 下列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的弊端。该制度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4 .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准备下达修洛阳宫的指令时,门下省给事中张玄素极言:“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深愿陛下思之。”最后,门下省根据谏言阻止指令下达。这反映出当时
A.门下省成为决策中心B.皇权为大臣所操纵
C.中枢决策程序制度化D.社会崇尚简朴之风
5 .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察举制弊端暴露B.地方宗族势力强大
C.王氏为上品家族D.君权遭到剥削
6 . 如图佐证了“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今皆赋役之”这一史料。它体现的是哪一朝代的统治
A.秦朝B.汉朝C.元朝D.民国
2021-01-20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唐代科举制部分记录表,据此进行解读正确的是
始自武德辛已岁四月一日,敕诸州学士及早有明经及秀才、俊士、进士,明于理体,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唐末)王定保《唐摭言》
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
终唐世为常选之最盛者,不过明经、进士两科而已。(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A.《唐摭言》中进士科开始设于唐初的观点具可信性
B.《新唐书》对唐代科举制科目设置的研究不够透彻
C.《十七史商榷》对唐科举制记录时间较晚可信度下降
D.唐代设有进士科、明经科等科别得到相关史料的印证
2022-02-16更新 | 37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下表所示为学术界关于科举制起源的意见分歧(部分)。其中前一种观点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历史研究须以科学的史观对各种史料加以解读
B.将科举制的起源往前推有助于提升民族自信
C.《隋书》等古史文献存在严重缺漏,不足以取信
D.隋朝创立科举制得到了大量实物资料的证明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史料记载,宋真宗曾多次向三司使打听国库虚实,但宰相李沈始终不肯让三司使告诉其具体数字,反而经常向宋真宗报告各地的水旱灾情和“盗贼”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A.监察制度相当完善B.相权对皇权的制约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D.皇权明显弱于相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据史料记载,清代四川中进士者达786人,他们大都出生在四川各府、州、县的一般家庭,有不少幼时贫困者。这反映出科举取士
A.杜绝科场舞弊现象B.固化了民众价值取向
C.受到统治阶层重视D.体现了客观公平原则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