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南北朝时期,士庶不婚的现象得到了政权的肯定和支持,甚至平民中的良贱通婚也被禁止。而到了唐代,士庶不婚现象被打破,婚姻中重财的风气逐渐加重,并蔓延到社会下层,“聘财”与“嫁妆”在婚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科举制的发展,社会上才子佳人的观念兴起,文人才子成为理想的择偶对象。这一变化反映了唐朝
A.商品经济的发展B.社会的平民化趋势
C.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D.等级制度被打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图是北宋时期南北地区科举入仕官员人数变化趋势图(单位:人)。如图信息反映出北宋
A.政治重心南移江浙B.北方追求科举趋向减弱
C.南方门第观念淡化D.南方的社会影响力增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百官的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帝王的职能。这一变化
A.强化了君主专制B.纠正了机构重叠弊端
C.提高了监察效能D.保障了监察机构独立
2021-12-16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5 对比类选择题-2022年高考历史毕业班二轮热点题型归纳与变式演练(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以文书御天下,“堂札子”(宰相处理政事的文书)在宋代文书中较为常见,它由唐代的“堂帖”发展而来,最初由宰相独立使用,宋太宗以后“堂札子”一律须经“奏请”方能下行。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专制皇权的强化B.相权分散的趋势
C.中枢机构的异化D.行政效率的提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太祖罢御史台,设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为百官表率,协同吏部考核官员,与刑部、大理寺共同审案。都御史为都察院长官,与六部尚书并称“七卿”。按行政区划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分掌地方监察。凡出巡的都御史或副都御史,可分别授予总督、提督、巡抚及经略等官衔,督抚可不请示皇帝而“便宜从事”,在组织上仍隶属都察院,起初为临时派往某地监察,后为加强统治而固定化。清雍正元年,为避免监察机构重叠,提升监察机关职能,改变给事中制度对皇权的制约,把专察六部的六科合并于都察院,实现了科道合并、台谏合一。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1906年,迫于内外压力,受三权分立等思想影响,清政府拟定《都察院整顿变通章程》;裁撤都御史人数总额;裁撤六科,只设给事中二十人,按行省分设二十二个道;新设都察院研究所,购买书籍及京外报纸,作为科道官员纠察裁判的参考资料。此外,新设的检察厅专管司法监察事务,都察院稽查京师地方治安的监察机构——五城兵马司被取消。清朝覆亡,都察院被废除。但其监督职能被不同的机构所继承和发展。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先后颁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参议院法》《议院法》等,都体现了议会监察制度,行使立法、行政、舆论之监督。

——摘编自刘志勇《清末都察院改革:方案设计、改革结果及其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都察院的演变趋势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监察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18-04-23更新 | 221次组卷 | 5卷引用:复习点05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2023年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主干知识+重难点综合性学案(通史版)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     
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
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2022-07-12更新 | 1665次组卷 | 24卷引用:第05讲辽宋夏金元的统治(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专用)
7 . 【说一说】

中国宰相制度,代不相同,然相因而变,有其趋势,亦有其法则。趋势维何?时代愈前,相权愈重;时代愈后,相权愈轻。法则维何?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是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宰相制度的演变情况。
2022-08-25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上)第五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迟滞
8 . 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政府中设置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以及藏族地区军民之政的特殊机构,凡是有关藏族地区的军民钱谷、官吏任免、驿站交通的事务,宣政院部都需过问。据此可知,元朝宣政院(       
A.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B.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成为类似于行省的地方机构D.边疆呈现与内地一体化趋势
2022-05-24更新 | 890次组卷 | 15卷引用:第06讲宋元:繁荣与世俗的时代新音(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某甲取笑某乙:“过去,凭着游说,可得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日,你却只能官至尚书侍郎。”某乙回答:“今日天子在上,诸侯宾服。过去位至卿相者,要是换到今日,也不可能比我好。”某乙有如此说法的原因是
A.皇帝近臣职权日渐加重B.平民崛起趋势不可阻挡
C.国家开始控制学术思想D.朝廷重用文学贤良之士
2022-05-14更新 | 337次组卷 | 3卷引用:高频考点13汉至元君主专制的演进-【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贞观八年,魏征对太宗的君职之问,引春秋时期砀中渔者谏晋文公之言,以“尊天事地”为君主之“名”所从来也。诸多典籍记载可见,唐代祭天礼仪演变的一个重点就是昊天上帝祭祀的逐步独尊现象的出现。这体现了唐代
A.君神关系的调整B.天人感应的实践
C.君主专制的强化D.三教合一的趋势
2022-04-15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4隋唐和五代十国时期-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