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2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永乐时期的内阁大学士虽参与对国家机务的处理,但品秩低微,仅正五品,而且“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洪熙皇帝即位后,将内阁大学士的官秩提升至正二品,又加封他们“公”、“保”等荣衔。宣德时期,进一步完善了内阁制度,为其设置了制敕房、诰敕房等官署,又令内阁大学士,提出处理意见,即“票拟”,形成了“阁职渐崇”的局面。与此同时,为防止内阁权力的过度膨胀,宣德皇帝打破朱元璋“不许宦官识字”的禁例,设立内书堂,隶属于司礼监,命翰林学士陈山等教授小宦官读书。还以司礼监秉笔太监代皇帝批阅章奏。所有章奏,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正如时人陈孜所云:“我朝祖宗既设司礼监掌行,又命内阁大学士共理,内外相维,可否相济……今后政务,不分大小,俱下司礼监及内阁共同商榷,取自圣裁。”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的《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洪熙、宣德两朝中枢体制的变化及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枢体制演变的影响。
2021-04-12更新 | 284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从明中叶起,出现了总督、巡抚的职务,即中央派遣官员到地方出任总督或巡抚,其负责漕运、军务、河道、粮道等相关事务,有权统一指挥三司官员。这一做法
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B.实现了朝廷垂直管理
C.削弱了中央管理权限D.固化了地方行政机构
2021-04-1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崇德三年设理藩院,管理蒙古地区的事务,康乾时期不断改革理藩院。康熙让理藩院在漠南蒙古地区大规模设置官方固定驿站,理藩院负责管理与监督驿站的官员。理藩院协调中俄两国的外交关系及贸易往来,管理在京的俄国人员。作为管理边疆民族中央机构,理藩院管辖着……西藏地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等案件。蒙古地区十八至六十岁的人皆应登记入册,由理藩院请旨,发给各旗空白造册,在十月内报理藩院。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税务原本是由地方官办理的,乾隆让理藩院派专员前往征税。……六盟各旗兵丁、军装、器械及驼马数目,需报理藩院核查……军器的买卖,都要报理藩院并开具信票后才能交易。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理藩院在康乾改革后的职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康乾理藩院改革的作用。
2021-04-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由此可知
A.内阁实质上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B.明朝中期相权加强
C.“票拟”使内阁大学士拥有决策权D.内阁负责监察百官
5 .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展完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   中国过去的政治,不能说皇权相权绝不分别,一切全由皇帝专制。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在任用管理人员上的本质区别,并由此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重要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其中的观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2021-04-12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二3月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明太祖规定:宦官不得干预朝政,不得读书识字。但明宣宗规定: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可以根据内阁所拟字样,按皇帝的旨意,用朱笔批行称“批红”,更是在宫中设内书堂(太监学习的处所)。这种变化的出现
A.说明行政大权旁落宦官之手B.使内阁首辅不再是百官之首
C.表明司礼监掌握了决策权力D.反映了皇帝权力的极度膨胀
2021-04-12更新 | 396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清嘉庆五年,皇帝派御史坐镇军机处进行值班监视。如果发现军机大臣舞弊弄奸,御史即可据实参奏;如果值班御史不认真,或旷班或早散,亦准军机大臣参奏。这一举措旨在
A.扩大御史的监督权力B.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制
C.维护君主的绝对权威D.提高军机处的行政效率
2021-04-11更新 | 40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乾隆二十七年,乾隆谕军机大臣:“伊犁建造城堡,设立将军,驻防屯田,与其三年一次派兵更番戍守,何如即以凉、庄兵丁携眷迁移较为省便?”从而做出了调八旗兵携眷驻防的决策。乾隆此举主要意图是
A.加强满族与维吾尔族之间的联系B.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C.促进新疆与中原各地区经济交流D.维护天朝上国的尊严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明代,不经内阁票拟而直接自宫中下发的旨意,称为“中旨”。明武宗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刘瑾曾“矫中旨诘责数百言,令廷臣议罪”,打击朝中文官。该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
A.内阁权力的衰落B.宦官权力的膨胀
C.皇权专制的强化D.监察系统的失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清朝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实际上
A.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的严密控制B.扩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
C.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D.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
2021-04-07更新 | 641次组卷 | 16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