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西周时期周王能干预诸侯国的内政,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礼记》记载诸侯国君必须定期朝觐周王
B.《诗经》记载周王派遣官员协助诸侯国君营建都城
C.西周士山盘铭文记载周王命士山向诸侯国征收贡纳
D.西周豆闭簋铭文记载周王命豆闭掌管某诸侯国军事
2023-07-17更新 | 6091次组卷 | 36卷引用:2023年高考广东历史真题
2 . 西周前期,通过对反叛势力的征服和方国纳贡体系的建立,周朝国家实力迅速发展,影响波及山东、辽河、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为外缘的广大地区。这客观上促进了(     
A.周朝疆域的扩大B.中央对地方的垂直控制
C.华夏文明的认同D.宗法分封制的全面推行
2023·浙江·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卫国的始封君康叔受封于“河、淇间故商墟”。周公分封康叔时告诫他说:“必求殷之贤人君子长者,…示君子可法则。”后来,“康叔之国,既以此命,能和集其民,民大说”。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促进了族群融合B.政治伦理关系严密
C.墨家尚贤思想的传播D.社会阶层流动频繁
4 . 西周初年,周成王命周公营建东都洛邑并留守主管东方政务,周公死后该职务由其子继承;成康之际改由周天子直接派遣且不再长期驻守。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     
A.对分封制进行局部调整B.力图稳固王权的尝试
C.实现对东方的直接控制D.王室内部斗争的激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夏商时期,王的重臣多出自诸侯,他们是各地宗族势力的代表,形成了“国有共主,而政归于四方”的局面。周初则出现了明显的不同,周王所分封的诸侯来自王室、功臣、先代贵族,形成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局面。这一变化(     
A.扩大了大一统国家的规模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政治统治
C.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D.推动了“天下为家”时代的到来
6 . 秦人在立国之前,从民间到官方,都是多神崇拜的。祭祀对象也“杂”到上自天界的各种神灵,下至自然界的万物鬼怪,以及自身的宗祖。自秦襄公“攻戎救周,始列为诸侯”之后,就把上天视为君主的保护神,开始了隆重的祭祀活动,历世不绝。秦祭祀对象发生变化
A.表明崇尚自然成为主流思潮B.目的是强化君主之权力
C.体现了礼乐制度的神秘色彩D.利于强化血缘宗法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楚国是周初成王正式分封的一一个只有五十里地的子爵小国,地处江汉流域。经过历代楚王的开疆拓土,由“土不过同"(注:同,面积单位,井田制下百井为一同)的最尔小邦发展为“楚地干里”的泱泱大国。楚国的崛起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发展B.礼乐制度的瓦解
C.中央集权的衰落D.分封体系的崩溃
2022-05-24更新 | 30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夏商西周时期,“始建国营都日,必择国之正坛,置以为宗庙,必择木之修茂者,立以为丛社。”到东周时期,各国宫城内的祭祀遗迹已很少见,社祀、宗庙等礼制性建筑已被移出宫城。这一变化表明
A.族权与政权趋向于结合B.神权对政治的影响减弱
C.贵族分封制度日益瓦解D.城市建筑规模不断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周初期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逐层分封。周都城被迫从西往东迁移后,有些诸侯国逐渐强大,新开拓的疆土或从私家剥夺的土地,不再进行分封,而由诸侯国国君直接统治,地方行政区划开始出现。由此可知
A.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初步形成B.中央集权正在萌芽发展
C.周文化的辐射力和吸附力增强D.郡县制度已经开始推广
2022-05-11更新 | 43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全国乙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早期中国有王、公、侯、伯、子、男等六种政治尊爵,王即是“翁”,其与公、伯、子、男均是亲属称谓,只有侯除外。西周时期,大封诸侯
A.凸显了周天子的政治地位B.强化了西周的礼制秩序
C.推动了早期国家组织的完善D.淡化了血缘关系的作用
2022-05-07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山东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