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谱系之学,在周代已有,所记者为君主、诸侯的世系,政府设有专官典掌,秦汉均沿其旧。君主、诸侯之外的家族谱系在汉代也已出现,到魏晋南北朝门第社会成立之后,谱学大盛,世家大族均有谱牒,详载世系,而且要上告之于官府,门第高下的评定、官职的选举;以至于两家之间的通婚,都以此为依据,唐代仍然承袭此风气。宋代以后,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族谱的纂修更为发达,也具有新的特色。

——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二 苏洵说的很明白,"盖自唐衰,谱牒废绝,士大夫不讲而世人不载,于是乎由贱而贵者耻言其先,由贫而富者不录其祖,而谱遂大废"。但是,在儒学重振之后,讲求古礼,基于敬宗收族的要求,谱学也随之而复兴。其中欧阳修、苏洵两人亲自编修本家的族谱作为范例。他们两人所修之谱,均为小宗之谱,记载仅限五世。在平民化社会里,修族谱的目的既不在于维系政权的传递,也不在于作婚宦的依据,而是在于维系亲情。南宋修谱之法大体上不出于欧阳修和苏洵所定的形式,不过,到南宋末期,也有家谱所载世代超出五代以上,甚至达到十世以上的。

——摘编自梁庚尧《中国社会史》

材料三   常州历来人杰地灵、文风炽盛,这极大地促进了姓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世纪八十年代,少数家族开始恢复修撰家谱传统。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外游子回乡问祖,拉开修谱热。近十年来,家谱热集中武进,且热度不减。改革开放后,我市新修家谱达到了650多部。

——摘编自常州晚报《40年间,我市新修家谱650余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古代谱学发达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族谱编修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今族谱编修的现实意义。
2023-01-12更新 | 29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春秋时期政治体制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新型官僚制度的出现。官僚之称,古已有之,官者管也,是指国家职事人员;“同官为察",寮、僚相通,是指同署办事的官吏。在不同历史时期,官僚的形态是不相同的。在春秋以前,官僚位在贵族之下,类似于后世的管家和管事,各守其职,各司其事,一般不参与国家政务。到了战国时代,各国经过以否定宗族政治为主要内容的变法运动,先后完成由宗族国家向封建专制国家的转变。官僚制度形成,它是和传统贵族世官制相对而言的新的政治制度,是指根据个人的能力、学识、才干提拔、任免、使用官吏的制度,宗族血缘关系不再作为官吏升迁进退的依据。官僚成为独立的阶层。

依照国家法令或国君的旨意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责,国家机器的运转主要通过官僚进行。封建官僚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李学勤主编《春秋史与春秋文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新型官僚制度与之前相比有何变化,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再举出一个能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体制发生变化的例子,并对其内容进行简要的说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