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家家庭伦理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它要求父子、夫妻、兄弟之间应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强调“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同时也重视家庭间的情感联系,即“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等。但又把血缘亲情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视为处理一切社会事务的中心。比如对于父子双方有一方偷羊、另一方应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孔子认为应该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在被问到舜的父亲杀人、舜应该怎么办时,孟子为舜设计的方案是“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即偷偷地背上父亲逃跑,沿着海边住下来,以逃避法律的处罚。

材料二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随着妇女走向社会,社会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其经济独立也日渐形成。而妇女经济独立又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已摆脱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作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也不愿再在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地虚度一生。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

——摘自武汉大学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在工业社会转型中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家庭伦理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018-11-06更新 | 215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地方州县是上层政权机构或正规官僚行政机构的最低一级,州县官因之称为“亲民之官”。县以下为基层社会,清代基层社会主要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系列社会组织;一是官方出面组织、作为上层统治伸向基层统治触角的里社保甲坊厢系列;二是聚族而居、自然形成的家族宗族乡族系列;三是同样自然形成、互动共生的经济型乡族组织及行业组织系列。这三大系列社会组织或平行,或重叠,或交错,其所处位置及相互关联的方式,反映了清朝基层社会组织结构及发展态势。

——摘编自张研等著《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   十七世纪英国的基层社会管理尚未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他们主要通过民众选举推选出合适的民警人员,与当地的教会管理相互交织。地方政府与居民的关系并非完全的“按章办事”,而是时刻地变换着的。换言之,在教区的社会管理中,他们的裁决大多是依照约定俗成的习惯来进行的,教区民警和地方官吏都受到传统文化习俗和行为规范的约束。在这个地方共同体中,最有效的约束并非是来自帝国的条文章程,而是“睦邻关系”的传统,法律相比而言屈服于这种观念,而不是凌驾之上。这种管理机制能够充分地体现人性,而不是冰冷的事实。这种闪烁着自由的管理机制,虽然在处理问题方面没有严格的刻度作为标准,但是他在英国十七世纪的基层管理上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直到后来英国建立起规范化的近代的官僚体制,才逐渐取代这种“乡绅自治”的管理体制。

——摘编自许洁明《十七世纪的英国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基层社会组织的主要特点及其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十七世纪英国与清代基层社会管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yi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以观天人相与之际,甚可畏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臣闻天之所大奉使之王者,必有非人力所能致而自至者,此受命之符也……,皆积善承德之效也。……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孳生矣,此灾异所缘而起也。

——来自《汉书·董仲舒传》

臣闻人主所以制天下之事者,本乎一心,而心之所主又有天理、人欲之异,二者一分,而公私邪正之途利类,盖天理者,此心之本然,循之则其心公而且正;人欲者,此心之疾我,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故天下事有大根本,有小根本,正君心走大本。

——朱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并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朱熹二人加强和制约君权主张上的不同,并分析形成不同的原因。

2018-10-1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入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别子(嫡长子之外的其他嫡子、庶子)为祖,继(继嗣)别为宗,继祢(亡父)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

(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法制的特点,并指出该制度对维护周天子权威有何积极作用。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1)根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材料二   **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并概括该制度的特点,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3)根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018-09-27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沁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儒家就对家庭伦理进行了诸多阐述。《礼记·大传》中有“是故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敬爱百姓……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论语·学而》中记载,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夯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材料二   康有为从卢梭的“天赋人权”论出发,对“夫为妻纲”的说教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极力倡导男女平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把传统礼教中的“仁义道德”怒斥为“吃人的礼教”。被胡适称为“只手打孔家店的老英雄”的吴虞则以《吃人与礼教》为题怒斥封建礼教,他在文章中写道:“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杀人吃人不成功,这真是残酷极了!……我们应该明白了:吃人的就是讲礼教的,讲礼教的就是吃人的呀!”在《说孝》中,吴虞甚至认为“孝的弊端是很多很大的了”。

——摘编自吕红平《先秦儒家家庭伦理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家家庭伦理观形成的原因,并概括其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近代知识分子对传统家庭伦理道德的看法。综合上述内容,你认为应如何借鉴儒家家庭伦理道德服务当今社会?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根本特点是,自商周以来,血缘亲族和地缘关系一直是中
国社会人际关系的深层结构。在此后三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先秦时代的姓族宗法组织转型为秦汉以后的宗族组织,又转型为唐宋以后的姓氏亲族组织,再转型为明清以下直到现代的乡村家族组织,虽然在形态上历经演变,但其基本结构却始终保持不变,并积淀为中国人的
深层价值观。……中国的政治家都把治家的方式用于治国,家庭伦理结构成为政治法律结构的原型;中国的官僚政治机构,事实上就是一种虚拟的政治亲属辈分结构。中国的皇帝与臣民、官与民的关系,不仅是一种政治上的隶属和统治的关系,也是一种伦理亲族关系,这从 皇帝被称为“君父”、清官被称为百姓的“父母官”就可以看出来;这与欧洲中世纪君臣间的关系仅是隶属或者契约关系截然不同。

——《为什么孔子始终打不倒?》


材料二 从很早的时期起,这种血缘亲族关系的纽带在希腊社会中就被打破了,就不
成为维系社会结构的基本关系了。公元前六世纪,由民主主义政治家克里斯提尼所推动的政治和社会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破和改造雅典社会结构中残存的血缘亲族组织。
希腊城邦不是一个封闭的农业社会,而是一个开放的商业社会。商品经济的发达,航海贸易往来的频繁和扩大,大量外邦人的迁入定居,所有这些,都从根本上腐蚀和瓦解了古希腊社
会中那种血缘性的亲族组织。

——《希腊文明的论证》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中国传统社会血缘亲族关系的特点和希腊血缘亲族关系腐蚀和瓦 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分析血亲组织变化对古代中国和希腊的不同影 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雅典国家的出现是在经济发展中直接从氏族组织发展出来的。周人型则是:氏族、血缘组织化在地缘组织之中,汉语“国家”这个词的组成“国+家”,很有意义地反映了国家形成中的历史现实。西周春秋的国家仍是由城邦组成的,从一开始就有上下领属关系。诸侯分出去的城邦,受诸侯国君的领导,没有哪个国家对它的领土四至有清晰的观念,后在战国时形成领土国家。希腊的古代城邦,都是些独立的城邦国家,在城邦居民管理城邦的权力上,西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保存并发展下来,出现近代民主;东方古代城邦居民的权力却削弱、最后在实际生活中消失了,我们只有皇权而没有民主。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材料二:1949年标志着新中国由观念而成为现实,但对于新生的政权来说,它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在开国大典及以后的国庆等节日中、“新中国”的标志——五星红旗、北京天安们、《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构成的国家形象符号体系。在仪式的操演中实现了合法化、神圣化。新中国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和新的经济秩序以塑造新的国家形象,同时推行社会改革,在重建社会结构中、群众运动再次被有效地加以运用,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通过“翻身”意识等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并赢得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同。拒绝“继承”旧中国一切外交“遗产”,从而“在整个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这极大地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摘编自周良书《“新中国”观念的生成和国家形象的初步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古希腊相比中国早期国家形象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塑造新国家形象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9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体现了中华政治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1986年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克盉(hé),盖与器口内壁各铸有相同铭文44字铭文解释:

王说:“太保,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等六族。”克到达燕地,

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了纪念此事铸造了这件宝贵的器物。

(1)依据材料一,从史料的角度说说“克盉”的价值。

材料二(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2)王绾、李斯对秦朝的地方管理分别提出什么主张?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具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中央权力机构发展演变的规律。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崔祖思(《南史》),郑严祖、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廷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严世藩(《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

材料二 西周宗法制度示意图

材料三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白虎通·宗族》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

(1)材料一是中国古籍中出现的人名,这些人名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什么观念?这一观念的产生与商周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有关?

(2)观察材料二图示,你能解释这一制度中涉及的核心概念“大宗”“小宗”吗?基于这一制度,西周社会把整个统治阶级分为哪几个等级阶层?

(3)概括材料三包含的主要思想,说说这一制度对于巩固西周王朝统治的作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