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019-01-30更新 | 3556次组卷 | 98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当时受益于该制度的有哪些人?
(2)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3 . 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但该制度并非典型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是因为宗法分封制
A.分封诸侯建立诸侯国,各诸侯国互不统属,都听命于周天子
B.依靠血缘宗亲建立起严格的等级秩序,排除了异姓贵族参与政权
C.使土地和人口层层向下分封,中央权力随之逐级弱化,形成“国中有国”的局面
D.激化了西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西周的灭亡
4 . 宁夏首次发现的大型西周遗址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其灰坑及墓葬出土卜骨和卜甲计7块,其中有文字的刻字卜甲2块,总计34字,大意为:有2个人分别率领了30个人到夜、宕、复等地巡查、巡视。这说明
A.甲骨文是当时唯一文字资料
B.西周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体制完善
D.西北地区设郡县加强中央集权
5 . 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合法性”的是
A.设置官吏B.楚王问鼎C.三家分晋D.兼并争霸
6 . 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各省中,其简称都不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山西、陕西
B.河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山东
7 .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元老院、执政官等,我国古代西周出现了宗法制和分封制,这些机构和制度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地域决定政治
B.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C.统治阶级加强对社会团体的控制
D.经济模式决定政治手段
8 . 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安抚有功的贵族功臣
B.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
C.确保贵族的政治垄断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9 .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2016-11-27更新 | 359次组卷 | 5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十四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