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 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01-30更新 | 2844次组卷 | 54卷引用: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2019-01-30更新 | 3556次组卷 | 98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舒州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
A.宗法制
B.中央集权制
C.君主专制
D.分封制
2019-01-05更新 | 156次组卷 | 2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国庆返校考试历史试题
4 . 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推动诸侯扩充疆域B.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2018-11-27更新 | 392次组卷 | 34卷引用:2020年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三七月第三次周测历史试题
5 . 邾城,为举水河畔的新洲城。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曹侠(颛顼五世孙晏安后裔)为武王“挟毂骖乘”因而有功,封国于邾,名邾子国,邾城由此而名。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
A.分封的主体是功臣和先代贵族
B.宗法关系是维系统治的纽带
C.军功和贡献是分封的依据之一
D.血缘分封是拱卫王室的手段
6 . 魏晋时陆机在《五等诸侯论》中说:“……於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亲疏之宜,使万国相维,以成磐石之固;宗庶杂居,以定维城之业。”该观点主张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7 . 下图为汉代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左三为周公,左四为成王)。对该图解释合理的是
A.周公跪拜说明集权色彩异常明显
B.四方来朝体现政权与族权相结合
C.画像石对研究周代历史有借鉴价值
D.画像石完全还原了周公辅政的情景
8 . 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己无封建之事: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
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B.宗法制的核心内谷是嫡长子继承制
C.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
9 . 《左传》载,鲁襄公十一年,季武子建议设立三支常备军,由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各建一军。后来就召开卿大夫会议决定,形成决议之后又在五父之衢举行了祭神盟誓。材料反映了
A.春秋时期鲁国可由卿大夫议事直接决定重大事件
B.西周时期鲁齐燕卫等诸侯国已不再听命于周王室
C.战国时期鲁国国君已无力控制各地方诸侯的势力
D.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推动了社会的制度转型
10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
A.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
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
B.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
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
C.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
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
D.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
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