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实行的背景、目的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唐朝柳宗元《封建论》说:“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明末清初顾炎武《郡县论》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1)阅读材料一,指出分封的对象,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分封制是较内外服制度更进一步的政治制度”这句话的理解。
(2)阅读材料二,归纳下两位思想家的共同观点
2021-11-1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十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一一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逆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写出四则材料各反映的中国古代相关的制度名称?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的这种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3)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除此之外统治者还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地方管理,试举两例,并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建制的认识。
2020-05-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第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3 . 商周之变中国古代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父、臣为君同。”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商朝的族裔源头与文化传承都承接于东夷部族,鬼神信仰对东夷人生活具有主导性的意义,其最崇敬的至高神就是上帝。商朝统治阶层深信自身天命来自上帝的授权,而周王朝通过不懈的奋斗灭亡商朝的事实裂解了长年被普遍认同的“血统天命观”,开启了特有的“德性天命观”。周建国初期,统治阶层对于天命的确保就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这使得从商朝的亡国到周朝的立国,不止是王朝的更迭交替,更反映出中华文化的枢纽蜕变。

——摘自网络《论中华文化的枢纽演变——从商朝的鬼神信仰到周朝的人文精神》

材料三   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又自其表言之,则古圣人之所以取天下及所以守之者,若无以异于后世之帝王;而自其里言之,则其制度文物与其立制之本意,乃出于万世治安之大计,其心术与规摩,迥非后世帝王所能梦见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问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周朝相比商朝有哪些制度性的变革,并指出其历史进步性。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文化的枢纽性蜕变指什么,并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王国维先生“殷周制度变革”的认识。
2019-04-04更新 | 343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知封建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有圣人起,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顾炎武的主要观点。(不得照抄材料)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以诸侯为臣,大夫以士为臣。……据《礼记.王制》记载:诸侯又可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要定时向周天子进贡,定期朝见周天子,周天子出兵征讨时要带领本国军队随同出发,诸侯还要对天子的出巡、婚嫁、死丧等尽一定的义务。
——程幸超《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二:西周是拥有主权的政治实体。然而西周这种对天下的最高统治权仅行使到邦君这一层次(各邦的最高统治层),并不贯彻到社会结构的末端,所以这种统治权事实上有一部分被分割了,由天子分别授予了庶邦的邦君 。所谓“授民授疆土”就是指这种统治权由天子到邦君的转移。
——李若晖《郡县时代——由权力建构与社会控制论秦至清的社会性质》
材料三:郡县制在秦代作为地方行政体制正式被确定为国家的结构形式和治理形式,与官僚政治紧密配合。皇族在秦代等同庶人,他们参政主要不是作为宗族的身份,而是作为臣僚履行职责。……三代王权的独尊和大一统集权统治受到了宗法分封制的制约和分割,秦汉时期因实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而使皇权达到了真正意义的独尊和大一统集权统治。
——高兵《大一统再认识》
(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据材料二,指出分封制下的权力分配机制。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该机制带来的不利影响。
(3)据材料三,郡县制否定分封制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并指出由此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封制到郡县制演变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