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平定武庚(商纣儿子)叛乱后,周成王、周公旦便将微子启(商纣庶兄)封于宋地,以殷治殷,而将微子启的儿子烈祖封在了西周的王畿之地,并继续担任史官一职。西周这些做法旨在
A.拓展华夏文明的空间
B.削弱血缘政治影响
C.提高史官的政治地位
D.稳固西周统治秩序
3 . 西周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实行了
A.禅让制B.郡县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
4 . “曹氏,叔与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于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由此可见,与曹姓形成直接相关的制度应该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5 . 西周实行分封制,受封的诸侯拥有自己的武装,一些大的诸侯国不断地扩充实力向周边的蛮、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兼并其土地,控制其人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先进文化。这主要表明分封制
A.诸侯国与中央是松散的联盟关系,中央王朝尚未实行权力高度集中
B.将建立地方政权与加强周朝统治结合起来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建立国家大一统局面
D.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促进了民族融合
6 . 西周政治里有着浓厚的贵族色彩,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这表明
A.周天子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B.周天子掌握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C.西周分封制以宗法制为核心
D.西周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
2016-12-13更新 | 573次组卷 | 36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油田一中2019届高三(必修一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杜佑在《通典·职官》中说“夫立法作程,未有不弊之者,固在度其为患之长短耳。政在列国也,其初有维城磐石之固,其末有下堂中肩之辱。远则万国屠灭,近则鼎峙战争,所谓其患也长。”以下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分封制度初期利于国家安定
B.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没有弊端
C.分封制度后期造成分裂动荡
D.应从长远角度考察制度得失
8 . 《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被破坏
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