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分封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的要旨在“分”,通过分封子弟、功臣,以分治领土,屏卫王室;宗法制的要旨在“合”,通过血缘纽带达到合族目标。通过这一“分”“合”,西周
A.政府行政管理逐渐垂直化B.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C.国家疆域得到了一定拓展D.宗族权威日渐突出
2020-04-16更新 | 495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西周时期,对于新封的诸侯,周王除了授予土地及人民之外,还要赏赐给大量的宝器和典章图册等等。这一做法有利于
A.周朝文化的传播B.中央集权的加强
C.官僚政治的形成D.儒家伦理的认同
3 . 《白虎通·宗族》记载“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记载“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材料中反映的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
4 . 在古代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出现过许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三省六部制明确了宰相之间的分工,大大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2020-01-10更新 | 157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翰林学校2017年秋季学期高一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时,“大国之卿皆命于天子”。春秋时期,各诸侯的正卿大都没有经过周天子“受命”,只是名义上仍叫“命卿”而己。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A.诸侯争霸兴起B.宗法观念消亡
C.“礼崩乐坏”出现D.中央集权弱化
6 .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周天子分封诸侯,要求他们“大启尔宇,为周室辅”。秦朝构建了新制度,朝廷任命郡守、县令,警告他们恪守尽忠,拱卫中央。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A.加强了中央集权B.以宗法制为基础
C.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D.以井田制为基础
7 . 据记载,周平王(公元前770—前720年)时,王室与郑国互不信任,相互交换质子;后来周桓王上台,起用虢公,剥夺郑伯的权力,郑则派人割了王室洛邑的庄稼。这说明当时
A.等级制度的丧失B.分封制度遭到破坏
C.土地制度的崩溃D.宗法制度开始瓦解
2019-12-06更新 | 1020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A.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
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D.周天子已经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9 . 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的等级序列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的等级序列
D.“周王——卿大夫——士——诸侯”的等级序列
2019-11-12更新 | 226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0年广东省东莞市五校联考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10 .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2019-11-12更新 | 473次组卷 | 57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