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含义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2 道试题
1 . 周代实行“同宗者生相近,死相迫”的“族坟墓”制度。统治者及贵族死后葬在“公墓”中,根据等级和血缘关系进行族葬;平民死后葬在“邦墓”中,由“墓大夫”根据血缘关系进行族葬。这反映了周代(     
A.社会贫富差距明显缩小B.丧葬礼制维护宗法血缘
C.以礼治国重视丧葬祭祀D.贵族平民藩篱已被打破
2 . 《左传·公年》记截:“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体现出(     
A.分封制是宗法制基础B.政权与族权的结合
C.王权与神权相互影响D.内外服制度的推广
3 . 周王的儿子有嫡、庶之分,嫡子有长、幼之别,于是规定“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等。该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等级制
4 . 《白虎通义.德论》记载:“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血缘B.财产C.宗教D.地域
2022-07-08更新 | 586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古代与家谱相关的制度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内外服制D.井田制
2022-06-04更新 | 2319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永兴县童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台湾学者许倬云先生曾回忆道:“在家乡,新年、除夕、元旦、清明和冬至,都会祭祀祖先。我家自从抗战时期离家客居,先父直系祖先名讳先人挂轴,每逢年、节悬挂遥祭。我们弟兄迁移美国,每家也都有历代祖先名讳挂轴,至少在除夕和元旦会遥祭”。影响这种观念产生的制度是
A.内外服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乡里制
7 .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B.礼乐丧葬制C.婚娶联姻制D.功臣分封制
2022-05-21更新 | 123次组卷 | 38卷引用:2014-2015学年内蒙古北重三中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版)
8 . 西周金文中有不少“支子(庶子)不祭”原则的记载。但因社会变迁、家族繁衍迁徙及家族内部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支庶独立祭祀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血缘宗法原则未被遵守B.礼乐制度走向瓦解
C.尊宗敬祖思想发生动摇D.宗法制度存在张力
9 . 西周通过“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则迁”这一规定,为家族组织内部的血缘亲属关系划定了限界,把五服以外的小宗排除在家族组织之外。由此可知,西周的这一规定
A.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B.有利于消除诸侯割据的威胁
C.巩固了宗主的特有权力D.旨在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稳定
2022-03-05更新 | 54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安东新区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大明令·户令》规定:“凡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依子数均分……”下列对该材料所反映的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完善于西周,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
B.始于秦代,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C.始于商代,使商的文化形式覆盖了黄河中下游地区
D.始于明代,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