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实行的目的、含义和内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时期用血缘关系来维系统治集团内部稳定的政治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D.宗法制
2 . 先秦典籍中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长幼的次序。班固《白虎通姓名》:“嫡长称伯,伯禽是也;庶长称孟,以鲁大夫孟氏。”《释名释亲属》说:“伯,把也,把持家政也。”与这一理念紧密相关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礼乐制D.宗法制
2020-01-08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9-20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史记殷本纪》载:“自中丁以来,废嫡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从而造成“比九世乱”、“诸侯莫朝”的局面。为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古代统治者采用了
A.分封制B.嫡长子继承制C.王位世袭制D.郡县制
2020-01-02更新 | 137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先秦的文献和彝铭记载中屡有“宗周”的记载,《诗经·公刘》中说:“食之饮之,君之宗之。”与材料密切相关的是
A.郡县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
2020-01-0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9-2020年高二上期必修模块模拟历史试题
5 . 据《史记·殷本纪》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以弟继兄为王者有14王,以子继父为王者有10王。而《史记·周本纪》指出,自文王到幽王共12代13王,有12王为嫡长子继位。据此可发现
A.商朝时期是嫡长子继承制之滥觞B.周朝的王位继承争议已经杜绝
C.嫡长子继承制成为分封制的核心D.宗法血亲是商周政治重要特征
6 . 《弟子规》列述了弟子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其中的“首孝弟”采用了《论语》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同“悌”)”的文义。“首孝弟”的制度渊源可能是
A.君主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科举制
7 . 据史料记载,商代后期的王位传承以“父死子继”为主,出现嫡长子继承的倾向,如纣是帝乙嫡子,启是庶子,尽管启年长,帝乙还是立纣为法定继承人,由此可知,商代后期
A.皇权专制得到了加强B.血缘纽带关系弱化
C.王位继承具有随意性D.宗法制度渐趋形成
8 . 在商王“中丁”以前,凡法定配偶所生儿子,都有权继承王位,凡兄弟皆以长幼为序,兄终弟及,幼弟死后王位应复归于长兄之子继承。这说明“中丁”以前
A.王位继承以父死子继方式为主B.没有形成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
C.王权继承与神权思想紧密结合D.兄终弟及取代了嫡长子继承制
9 . 西周宗法制是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理的制度。同时,贵族们又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形成了同姓为“兄弟”、异姓为“甥舅”关系的以巩固西周王族、贵族利益为核心的奴隶主统治。这说明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是(  )
A.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B.按宗族血缘关系实现了对地方控制
C.已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D.王权和神权结合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10 . 《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禅让制
2019-12-03更新 | 518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4-2015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