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的特点与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汉初分封同姓王,西晋分封司马宗室,明初分封诸子做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分封制度依然存在B.血缘政治影响深远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专制皇权日益巩固
2 . 宗法制度不仅存在于夏、商、周时期,也被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宋朝及以后的封建王朝沿用,成为一种民族的潜意识而代代相传。这一“潜意识”是指(     
A.等级观念B.敬天保民C.分封理念D.礼乐意识
3 . 西周时期,宗子“必皆有土之君”,卿大夫“有分土,而无分民”,亦不能建立宗族;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庶子地主亦可聚族而居、尊祖敬宗。这说明(     
A.族田有助于增强宗族凝聚力B.分封制与宗法制之间互为表里
C.血缘政治衰落助推经济发展D.土地制度变革导致宗法制衰落
2022-10-16更新 | 1419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鹤峰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周实行“同姓不婚”制度。春秋时,鲁昭公从吴国娶回夫人,由于鲁国是周公封地姬姓,吴国也是姬姓,时人指责鲁昭公“君而知礼,孰不知礼”,甚至该夫人过世后也不能执行夫人一级葬礼。这说明当时(     
A.分封制度遭到破坏B.宗法分封互为表里
C.宗法观念影响较大D.诸侯争霸连年不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西周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字,第一字是长幼行辈的称呼如伯、仲、叔、季之类,第二字是和“名”相联的“字”,末一字是“父”字。女子取“字”的方式和男子相类,只是末一字作“母”或“女”,伯、仲、叔、季之下要标出“姓”。这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嫡庶有别长尊庶卑B.贵族政治血缘世袭
C.长幼有序男尊女卑D.大宗小宗等级森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晋襄公去世时,太子年少,赵盾因为晋国多难,要立年长的国君,决定把公子雍从秦迎接回来,但因襄公夫人抱着太子啼哭于朝,卿大夫“畏国人以大义来逼己”,仍然立了太子为国君。这反映了当时的晋国(     
A.王权受到一定限制B.宗法体系得到维护
C.传统秩序已经崩溃D.国土面临瓜分危机
7 . 明人的祖先祭祀,依据祭祖地点,可以划分为葜祭、家祭、祠祭。明后期宗族建祠祭祀祖先更为普及.祭祀始祖的统宗桐堂更多,江南地区仍是宗族建设兴盛的地域,其中族谱更加盛行,表现出强烈的以谱法接济宗法的观念。这说明(     
A.市镇经济冲击了社会观念B.宗族共同体意识增强
C.观念更新带来宗族组织化D.理学影响社会的变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据《竹书纪年》记载,西周末年,幽王宠幸褒姒,废太子宜臼及其母申后,立褒姒为后,以褒姒子伯服为太子。申后之父西申侯联合缯国等诸侯和犬戎,与王军战,幽王和伯服均被杀,西周灭亡。西申侯等诸侯共尊宜白为周王,即周平王。该事件表明当时(     
A.贵族等级秩序败坏B.宗法制已不被认可
C.诸侯竞争愈演愈烈D.中央集权遭到破坏.
9 . 西周时期,最高统治者称王,周天子具有独尊共主地位。但热播电视剧《大秦帝国》中却有一幕场景:魏王、齐王相互称王,天子派使节赐胙以贺,这一剧情源于战国政治史上著名的魏、齐“徐州相王”事件。战国时期的这一变化反映了(       
A.周天子的地位被彻底取代B.《大秦帝国》剧情纯属虚构
C.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确立D.周朝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10 . 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宗法制度(     
A.家国一体化的典型特征B.原始宗教的内隐特征
C.把神权与王权结合起来D.以血缘为衡量的标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