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关于上行文体(下级向上级所呈递公文的一种文体),先秦时期,一般臣庶向君主言事,多称“上书”,而秦朝则把臣下上书改称为“奏”。从字形、字义上,“奏”蕴含以手恭敬、惧畏地进献的意思。这种文体称谓的转变(       
A.说明封建等级制度正式确立B.体现了皇权的政治文化诉求
C.反映了秦朝实现统一的愿望D.表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2023-08-21更新 | 1507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知源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一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始皇三十五年,侯生、卢生求仙药不得后逃亡,秦始皇“使御史悉案问诸生”。三十六年,东郡刻石出现咒秦始皇之语,秦始皇“遣御史逐问”。秦二世杀害大将蒙恬,也是“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由此可见,秦朝御史(     
A.具有独立司法权B.担任侍从顾问
C.直接受命于皇帝D.位高而权重
2022-11-21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朝九卿中的奉常、太仆、宗正、少府是纯粹的宫廷事务官,是皇帝的私属官吏;郎中令则兼有宫廷事务和国家政务;卫尉、廷尉、典客、治粟内史为国家政务官。而无论是三公还是九卿,其职责和职权范围也比较宽泛。例如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既为丞相之副,又供内廷差遣,同时又负有监察百官之责。这反映了秦朝(     
A.分工明确相互制约达到加强君主专制
B.完全摒弃了先秦宗法制家国一体观念
C.官员身兼数职严重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D.行政与宫廷服务职官并立或交叉兼容
4 . 中国历代中央行政中枢制度在不断演变中实现社会治理。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A.左右丞相组成的丞相府是秦朝行政中枢所在B.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C.元朝实行的是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D.明成祖废宰相使得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兼并六国过程中,每征服一地,辄置郡县。如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鄂为南郡”;“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上述做法
A.完善了官僚政治B.稳定了当地统治秩序
C.维护了国家统一D.推动了政治重心转移
6 . 内外服制度下,商王只被认为是联盟的“诸侯之长”,内外服之间是一种松散的政治联盟;分封制下的周天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西周形成了“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秦郡县制下,中央对地方进行直接控制,形成君主“独制”格局。这种变化
A.体现了中华文明走向一体的过程B.巩固了血缘纽带的宗法政治体制
C.成为了王朝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D.持续强化了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
2022-01-08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届高三9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秦统一后在地方兴郡县,郡守、县令需要定期上报赋税收益、户口统计、治安状况;郡县下设乡,并置三老、啬夫、游缴,分别掌管教化、赋役、治安;乡下有什、伍,并行连坐之法。由此可知,秦朝的这些措施
A.扩大了地方官员的权限B.利于维护中央集权统治
C.完善了地方的行政制度D.推进了基层的社会自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王政26年(前221年),丞相王绾上奏:“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秦王政34年(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劝谏秦始皇封子弟功臣,夹辅王室,以防止重蹈田氏代齐的历史覆辙。据此可知
A.实行分封制是大势所趋B.秦朝速亡在于制度缺陷
C.官员的建议被始皇采纳D.郡县制的推行面临阻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秦二世即位后立即进行庙制改革,在继承周朝七庙制度的同时,为秦始皇建设极庙,令天下以无以复加的礼仪加以祭祀,并将秦始皇以前的祖先放在“群臣”的位置。据此可知,秦二世庙制改革的意图是
A.承继先秦治国体制B.维护皇权独尊地位
C.彰显秦制的合法性D.构建新型君臣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