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探寻名胜古迹,明辨治国之道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古圣先贤们留下许多名胜古迹,诉说着历史变迁,他们的治国之道也启迪后世。

活动一:探寻名胜古迹。请将下列图片所示的名胜古迹进行空间匹配。


活动二:明辨治国之道。在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古代东方和古代西方有不同的国家治理形式,同属于古代西方的古希腊和古罗马也不尽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如活动一图所示的文明成果中,属于古代两河流域的是________;属于古代埃及的是________;属于古代印度的是________;属于古代中国的是________;属于古代罗马的是________;属于古代伊斯兰世界的是________。(请将相应的字母填写在空格中)
(2)如活动一图所示的文明成果同时又是研究和认识该地区历史的重要史料。其中,属于文献史料的有____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有________;兼具文献、实物史料的有________。(请将相应的字母填写在空格中)
(3)上述三位政治家所处时期,其国家治理模式(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4)基于上述材料,概括上述国家治理模式(政治制度)的核心特征
2021-11-28更新 | 24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徐汇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明同学参加了以“历史 上的集权与分权”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展开相关理论学习与史料搜集工作,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观点必要的集权和有条件的放权,关键在于时机的把握。 ——[美]拉斯韦尔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关系是“一"与"多"的统一,彼此不可分离,"多"通过"一"来实现。因此,中央政府离不开地方政府,反之亦然。 ——毛泽东
材料◆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在这一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较之前出现的变化特点是:良性互动逐渐取代零和博弈;中央权威和地方权限双向增长;地方权限和地方责任同步上升。
—摘编自易承志《转型期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协调:特征,趋势与路径分析》
南斯拉夫就形成了比较完整系统的自治社会主义制度,它自成一体,独树一帜,避免了苏联模式高度集权带来的诸多弊病,可是却建向另一个极端,因为过分强调自治,为南斯拉夫危机失控并最终解体理下了制度性隐患。
——摘编自陈新明《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的失致—一关于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思考》
◆在联邦主义下,虽然联邦政府与各成员政府都处在共和的国家主权下,但是他们在承认各自在法律和行政上的独立前提下,保持着一种合作和协调的关系。这样就在美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内保证基层的民主。在美国实行的联邦制保证了一个多种族和民族的国家稳定。
——摘编自元子龙《当代中国政府间纵向关系中集权与分权的困境探究》
通过研读,请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笔记中的观点与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是进行历史理论思维的基本素材和对象。史料的运用,即确立史料与历史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认识各种历史材料如何被运用于过去的重建。如表为某班为研究历史搜集的部分资料汇总表。

《山海经》秦始皇帝陵实景图《史记.秦始皇本纪》
《过秦论》泰山始皇刻辞秦半两
故宫平面图《明实录》军机处内景照图
1912年《清室优待条件》《我的前半生一溥仪自传》《故宫博物院本:身档案分类表》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
《当代中国口述史—我所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央视大型电视文献片《伟大的历程》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年)》

结合所学知识,遵循历史研究的真实性原则,任选三种资料作为研究史料,就中国历史某一相关问题,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1-05-01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2021届高三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制度演变

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演进过程。某高中学生收集了一些相关历史资料,结合课堂所学,第一步绘制了下列示意图。



       A.古印度种姓制度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组织系统            C.美国联邦政府结构

            D.三省六部制                                     E.等级君主制                                     F.三公九卿制
(1)根据上述制度产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2)有历史文献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述制度中与记载相符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对应的字母,)
第二步整理资料
(3)下列资料中,能作为研究美国早期政治实践的原始史料是______、______。(双选)

第三步解读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前代相比,秦朝的政治体制有两大特点:其一,废除封邦建国制,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其二,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由中央任免的流官任期制度。秦代的中央政治机构,延续战国君主集权政制的演变趋势而加以规范整齐。”


(4)请概括该学者对秦朝政治制度的认识(不能原文照抄)。
2022-02-21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实物史料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人们使用过的有形物品。随葬物品、壁画、简册等,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下图是考古发掘出土的政府文书,其可能涉及
A.隶书成熟B.中朝决策C.郡县刑政D.密折奏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指出,秦灭六国后,比较彻底地废除了西周创立的一些制度,汇总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进步制度的萌芽,秦朝(上溯至秦国)创建了一套全新的国家制度。下列文献史料,能验证这一说法的是
①“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②“为法于秦,战斩首一者,赐爵一级”
③“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
④“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7 . “和谐”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悠久而珍贵的思想传统和价值追求,包含了古人对人生、社会、自然的哲学思考。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的共同追求。

材料一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万物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摘引自《国语》《论语》

材料二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吴兢《贞观政要》

材料三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贤而秀者,皆可以奖之以君子之位而长民。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己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和”“同”的基本内涵。从“和而不同”的角度,阐述孔子对完美事物的思考。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结合所学,从“存百姓”的角度,概述唐太宗为医治战争创伤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述:
①秦朝郡县制“行其大公”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简述“循天下之公”思想主旨下,王夫之对历代帝王“私天下之心”的揭露。
②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直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分析总结从荀子到董仲舒,再到王夫之的思考与探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