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郡县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历史上,大多以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作为行政区划的两大原则。从秦代开始,两大原则同时并用,但到了元明清时期,犬牙交错原则发展到极致,以致部分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域相背离。这一变化说明(     
A.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B.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
C.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动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有人指出,如果秦始皇建立秦朝时仍采用前人“封建诸侯"的形式而没有进行实质上的革命,那么,封建割据的分裂局面也许会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现象。其意在说明,秦始皇(     
A.完成统一得益于实质性的革命B.未行周制致使秦朝走向灭亡
C.实行郡县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D.确立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废除分封制,创立郡县制。郡县两级的长官分别由中央任免,他们直接对中央政权负责。县自秦以后一直作为基本的行政区划,历代没有什么变化。秦朝这些举措(     
A.为中国中央集权体制确立奠定基础B.在世界地理行政史上有划时代意义
C.郡县二级的地方管理机制得以固化D.官僚政治已经完全取代了贵族政治
2022-08-30更新 | 3750次组卷 | 46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战国时郡是设于边境地区。边地原为荒僻之地,人口稀少,虽然面积大于县,其地位却比县低。后来边地逐渐繁荣、人口增加,乃于郡下设县。于是在边地有郡、县两级的地方组织。这说明(     
A.兼并战争推动管理体制变革B.中央集权制度得到普遍推广
C.经济发展影响政治体制变迁D.各国变法成效已然得到体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朝县兵是由县令对有战斗能力的县住民在大范围内实行武装动员而组成的,在以县城为基地的军事活动中,县令发展成为军事指挥者。据此可知,当时秦朝(     
A.尚未确立中央集权体制B.中央军事指挥权力下移
C.宗族势力影响地方治理D.地方政权存在失序风险
2022-07-28更新 | 443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豫南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国在春秋时就已设县,但只置于个别边远地区,尚未成为一级地方行政组织。秦献公时曾推广县制,但规模有限。至商鞅变法时,将许多原来聚族而居的村落,改编为县,即把许多乡、邑、聚(村落)合并为县,共建置了41个县(一说31个县)。每县设县令、县丞、县尉。县令是县之长,县丞掌管民政,县尉掌管军事,县成为直属于国君的地方组织。后随着国土的扩展和开发,县的数量逐渐增加。公元前349年,“初为县,有秩史”,开始在各县设置有定额俸禄的小吏。县制的普遍推行,打破了血缘的纽带关系,将国家权力集中到朝廷。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变法后秦国县制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行县制的历史意义。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里耶秦简

2002年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合计出土38000余枚秦简,通称为“里耶秦简”。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三十三年”“为桂林、象郡、南海”。里耶秦简的主要内容是秦时洞庭郡迁陵县衙署公文档案,书写年代为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

里耶秦简出现的洞庭郡、苍梧郡在《史记》中没有记载。根据里耶秦简记载,洞庭郡辖迁陵、酉阳、沅陵等县,其中迁陵县下辖贰春乡、启陵乡、都乡等。

里耶秦简记录的内容包罗万象,如公文收发:“迁陵以邮利足行洞庭,急。”甚至记录了传递期间每一站的交接时刻:“书一封……廿八年二月癸酉水十一刻刻下五,起酉阳。二月丙子水下九刻,过启陵乡。”如迁陵县吏员数量:史员百三人,令史廿八人……官啬夫十人……官佐五十三人。如户赋:“卅四年,启陵乡见户当出户赋者志:见户廿八户,当出茧十斤八两。”如“户版”:南阳户人荆不更黄得。妻曰嗛。如“垦田”:“迁陵卅五年垦田舆五十二顷九十五亩、税田□顷□□”等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是否设置了洞庭郡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记》和里耶秦简对研究秦历史的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帝国把全国分为36个郡,它们又被分为更小的单位,下设上千个县和道。通过这种方式,秦在整个中华帝国实现了对所有新征服地区的直接统治。”最能体现材料所述观点的选项是
A.秦朝最早确立皇帝制度B.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后世所沿用
C.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D.郡县制的推广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
9 . 分封制和郡县制是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两种基本形式,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借鉴夏商以方国、部落为主的统治体制弊端的基础上,西周采取大量分封同姓为地方诸侯,将分封制和宗法制牢固结合在一起。无论同姓子弟还是异姓诸侯,接受了周天子的封赐后就成了“小宗”,而周天子则是“大宗”。用这种称谓意味着受封诸侯都被纳入了周王室的宗法网之中。宗族内部长幼、嫡庶和尊卑之别的“礼”成为了周的政治规范。

——摘编自李龙、李策《中国古代分封制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比较研究》

材料二   在春秋初期,楚、秦、晋等国已开始在边地设县,后逐渐在内地推行,其长官可以世袭。战国时郡分设县,逐渐形成县统于郡的两级制。秦统一六国后,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全面推行郡县制,此时的郡县长官均不能世袭。秦国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郡,一郡管辖若干县。郡的行政长官为郡守,下置郡尉,辅佐郡守并掌管全郡的军事;又置监察史,掌管监察,为中央在地方上的耳目。县分大小,万户以上的县设县令,不满万户的县设县长,掌管全县事务,受郡守节制。

——摘编自陈鑫高、刘红琪《郡县制较于分封制优势分析与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代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郡县制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2021-12-12更新 | 647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后人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这就是秦始皇的三大革命:称皇帝,反封建,大一统。革命的结果,是帝国制度取代了邦国制度,并延续了两千多年,影响极其深远。”据此,无法得出的选项是
A.秦朝开创的郡县制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与中央的对立
B.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C.“大一统”政体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
D.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形成了长远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