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下表为西汉时受封诸侯统计概况。据此可推知
封诸王之子封功臣封外戚
高帝3137
文帝14103
景帝7184
武帝178759
昭帝1186
宣帝631120
元帝48120
成帝43510
哀帝913
平帝2722
A.分封制是西汉立国之本B.汉初异姓诸侯是分封的主体
C.西汉后期政治趋于腐败D.武帝时诸侯势力进一步壮大
2022-05-21更新 | 543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下表是宋代实行的地方官员回避制度。这些规定
制度名称内容
亲族回避制度本族组麻以上亲,及有服外亲、无服外亲,并令回避,其余勿拘。
职务回避制度所注拟外官,其五服之内于法许相容隐者,皆不得相为代,有敢妄冒居之者,以私罪论。
籍贯回避制度诸注官不注寄居及本贯州;不系寄居及本贯州,而有田产物力处,亦不注。即本贯开封府者,唯不注本县。
A.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B.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增强了官员的责任心D.弱化了宗法血缘关系
2022-03-15更新 | 631次组卷 | 7卷引用:高频考点12汉至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高频考点专练】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题汇编(第一辑)(全国通用)
3 . 下表为山东青州疆域范围沿革,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史籍来源机构概况管理范围
《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华东东部(山东半岛)
《汉书·地理志》武帝元封五年设青州刺史部,驻广县称青州十三州部监察之一
《元和郡县图志》唐初复为青州总管府治,后又改为北海郡治山东东部含部分胶东地区
《元史·地理志》元为山东西道宣慰司治山东东部一小部分

A.中央集权逐渐加强B.设置机构管理边疆
C.地方军政权重势大D.辖区广阔承袭前代
4 . 下表为西汉淄川国诸王世系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西汉时期
世系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第九代
诸侯王名刘贤刘志刘建刘遗刘终古刘尚刘横刘交刘永
王国领地28县28县11县11县7县7县3县3县3县
A.分封制逐渐被废除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君主专制渐趋强化D.诸侯传承方式改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不同史学家关于宋朝政治制度的历史叙述。据此可知,宋朝
观点出处
“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叶适《水心文集》
“本朝惩创五季,细者愈细,密者愈密,摇手举足,辄有法禁。”黄震{黄氏日抄》
“法不得自议其私,人不得自用其智,而二百年之太平繇此而出也。”陈亮《龙川集》

A.制度过于严苛危及了统治B.通过法律建设维护其统治
C.儒家德治维护了专制权威D.文官政治扩大了统治基础
2021-10-16更新 | 54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提高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6 . 下表是汉初至武帝时期功臣在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守占比统计(单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高帝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初武帝中武帝后
三公九卿100906246272621
王国相1008629181700
郡太守88604006216
平均97815030202215

A.中央与地方权力博弈平衡B.察举制的实施条件成熟
C.郡国并行制逐渐得以完善D.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巩固
2021-06-01更新 | 200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南省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5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元朝行省以下地方官员的设置情况,由此可知该举措
元朝行省以下地方官员的设置(部分)一览表
机关与官员执掌与任用
地方官路府鲁花赤一员(正职)知府或府尹一员掌府事
达鲁花赤一员(正职)州尹一员掌州事
达鲁花赤一员(正职)知州一员掌州事
达鲁花赤一员(正职)尹一员掌县事
注:达鲁花赤是蒙语,本义是镇守者、制裁者、掌印者,有如现代之中央特派员,负责监督各级的地方官,且规定只能由蒙古人和色目人担任,往往是各地的真正掌权者。
A.有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是地方制度的重大变革D.效仿于辽朝南北面官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唐代前中期中央政府以年号为县名的县置一览表,据此可知,年号县名的设置
年号县名皇帝改名年代来历存续时间
武德县高祖武德二年改安昌县置619—907
武德四年改桂林县置621—742
乾封县高宗乾封元年改博城县置666—668
总章元年析长安县置668—702
登封县武则天万岁登封元年改嵩阳县置606—907
天宝县玄宗天宝三载改番禾县置744—764
大历县代总大历二年析延庸县置767—907

A.体现地方趋吉避凶的目的B.违背政治局势变化的需要
C.成为县置名命的主要方式D.扩大了朝廷的政治影响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