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资治通鉴》记载:唐“边帅……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功名著者往往入为宰相。”最初节度使只掌管军务,另设掌钱粮的度支使、管屯田的营田使,防区内的政事由刺史掌管。但玄宗后期,节度使开始兼领度支使、营田使,后来又兼采访使,采访处置使等。这种变化
A.成为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导致了地方权力过度膨胀D.说明了唐地方官制得到完善
2 . 唐初开始设置代表中央朝廷,衔命出使四方的使职,遣官员,例如贞观初年,“大使十三人巡省天下诸州,水旱则遣使”,设置观风俗使、巡察使、按察使、巡抚使等官员,逐渐变成正规官制之外的重要职务。这一措施的推行
A.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B.促进三省体制的确立
C.提升行政效率加强地方管理D.带来冗官冗费的问题
2021-05-16更新 | 1902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链接教材精准变式练(选择性必修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北宋)金兵内侵,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州郡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作者意在论证
A.唐代藩镇制度的进步作用B.都城的区位选择意义重大
C.唐宋的地方治理互有得失D.宋朝强干弱枝的消极影响
2021-05-13更新 | 1087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元初曾三次较大规模对西藏地区清查户口,并调整驿站系统,由藏族地区负责沿途地方支应,同时还在西藏地区设置“马卡姆”(兵站)负责驻守吐蕃故地至内地的道路元朝的这些举措有利于
A.邮驿系统的完善B.强化对西藏的权属C.政令的顺畅通达D.促进西域地区开发
2021-05-11更新 | 445次组卷 | 9卷引用:单元复习01政治制度【过习题】-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单元复习过过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5 . 中唐以后,除了有翰林“内相”,还有退任宰相之职改做节度使仍享有宰相荣誉之衔或者更多由地方权势强大的节度使出任宰相的“使相”。安史之乱后,平定战乱的功臣继续被分封到地方出任节度使,同时在朝内依然持有权力。这一现象反映了唐中期以后
A.中央集权制走向衰落B.相权不断分化君权得到强化
C.中央决策机制的完善D.地方行政体制不断得到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