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2 道试题
1 . 五代时期,节度使权力过大,中央失去控制。为解决这种状况,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中央派文官出任知州B.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C.设“三衙”掌管禁军D.设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2 . 自秦汉以来,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并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忽必烈进入中原,建立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以中书省分驻地方,称行中书省,以便直接控制、处理政务……各省还设有行枢密院和行御史台分管军事和监察。

——《中国政治制度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环节。
(2)材料二论述到的西周和汉初在地方上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内容及其影响。
3 . 元世宗初期,除了四个半固定的行省外,其余行省都是“因事而设,事毕则撤”;其长官多为一至二人兼任,且带有中书省宰执衔。至元世宗末期,固定的行省逐渐增多,并实行了群官负责制,其宰执衔也逐渐被取缔。由此可知,元代行省制度的这一变化
A.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B.保障了吏治清明和行政高效
C.体现了政治均势格局的形成D.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趋势
4 . 宋初统治者对节度使在内的州长官,一方面采取三年一易之法,经常调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通判一职的监督权,规定凡事须通判共同签署始得实行。这一举措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C.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5 . 示意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解释准确的是
A.加速了国家分裂B.加强了中央集权C.削弱了诸侯势力D.扩大了王国疆域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封建”和“郡县”,属于中国古代制度的大框架。自秦统一以来,哪种制度更好,就一直争论不休。虽说“历代都行秦政事”,但封建也并没有真的全身隐退,时不时地就冒出头来,在郡县之中插上一脚,西汉初年大分封,到了刘邦的重孙子辈上才摆平,此后西晋、元和明初,都部分地实行过分封。到了晚近的光景,史学界由于五段论的思想指导,传统的封建和郡县的争议就更是显得夹缠不清,只好自我解嘲说此封建不是彼封建,硬性地将传统“封建”“郡县”话语中的封建,跟feudalism划清了界限。其实,在所有的政治名词的英汉对译中,以封建(或封建主义)来翻译feudalism,要算是比较贴切的一个,这个词,无论古义还是今义都差不多。

——摘编自张鸣《家族架构与公司架构—关于“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思考》


阅读材料,任意选取一个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的时代,用具体史实阐述它们各自的作用。(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1-12-15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六安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至元九年,忽必烈迁都北京,定名大都。不过他也面临一个极为棘手的难题:初为首都,人口由十几万暴涨至80万,最迫切也最难解决的就是“吃饭”问题。而大元朝廷每年的粮赋收入1211万石,有1000万石来自江南。这反映出
A.南北交通的阻断B.迁都于元朝统治不利
C.南北经济差距大D.社会稳定促进人口增长
8 . 如表西汉前期国家政策,这说明西汉
类型数量特点国家政策
世家甚多多是战国以来贵族后裔,宗族势力强大打击
豪富以万计兼并土地,造成小农破产迁徙、限制
游侠数百讲信重义、轻财好施,受民众崇拜宽松

A.小农经济符合统治需要B.世家贵族势力影响深远
C.社会治理措施日益完善D.儒学独尊地位已经确立
2021-12-1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冬季联赛历史试题
9 . 宋仁宗说:“州郡设通判,本与知州同判一郡之事,知州有不法者,得举奏之。”知州总理一州兵民之政,却不专财政;通判同理郡政和各种经济专职,却不专军务。朝廷设立通判制度
A.完善了司法制度B.强化了专制主义C.分化了地方事权D.体现了重文轻武
10 . 宋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承上启下的转型时期,从唐代开始的社会经济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变化,在宋代得以最终完成。这一过程
A.瓦解了传统的“四民”结构B.冲击了农耕经济的发展
C.使平民社会的因素开始显现D.加强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