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据统计,从汉文帝十六年到汉武帝元封五年,郡级政区的数量由24个增长到了108个。这 一变化反映出(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分裂问题日益严重
C.诸侯实力不断增强D.君主权力渐趋分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中国历史上,大多以山川形便和犬牙交错作为行政区划的两大原则。从秦代开始,两大原则同时并用,但到了元明清时期,犬牙交错原则发展到极致,以致部分行政区划与自然地理区域相背离。这一变化说明(     
A.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B.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
C.行政区划层级的变动D.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3 . [中央集权与地方治理]

材料一       两汉时期的中央和地方关系,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看,以武帝设立刺史制度后最为得当。全国郡国百余郡守理政治民,刺史巡行州内监纠非法。二者各行其事,而收利于中央。当州演变成地方行政机构后,中央和地方关系也陡然一变。西汉王国大者五六郡,已对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东汉末全国为十三州,一州少则五六郡,多则十余郡,与郡相比,地方实力放大许多倍。豪强大族通过充当牧守掾属控制了地方政权,出任刺史的又多为此辈。所以,东汉末年割据势力的兴起和统一王朝的崩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摘编自薛军力《从汉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材料二       由于唐代缩小了州的范围,并且将地方行政官吏的人事任免权直接收归中央,由吏部统一管理,因而,唐代的中央集权比汉代更为加强。唐前期这种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作法,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一面。唐代政权的建立处于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状态之后,因而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隐患成为当时政权重点考虑的问题。此外,政权的性质正处于从世族地主政权转向庶族地主政权时期,因而有必要采取强化中央集权的作法以削弱世族地主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及影响。的确,唐前期中央集权的强化,使新建立的唐政权牢固地控制了全国,并为唐代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强化中央集权的同时,由于小州制的实行和由中央直接任免地方各级官吏,产生了新的矛盾。

——摘编自李晓路《唐代中央集权之变化与方镇的产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不同之处,简述唐代采取上述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产生的影响,围绕地方行政制度与地方治理谈谈你的认识。
2023-02-16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二2月调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西汉初年,朝廷曾诏令王国、郡设立太上皇(刘邦父亲)庙、高祖庙,与中央皇室共尊同祭。但西汉后期,汉元帝下诏废除郡国庙,且皇帝宗庙只设立在京师,由当朝天子亲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集权政治的发展与稳固B.宗法观念的日益淡化
C.王国势力威胁中央统治D.儒学主流地位的确立
5 . 唐贞观初年,唐太宗依山河形势分天下为10道,派黜陟使分巡天下。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唐玄宗改10道为15道,后置采访处置使以常驻。这些变化反映出,唐代
A.地方行政权力逐步萎缩B.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
C.监察官员职能发生异变D.地方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6 . 学者谢和耐说:“11-13世纪期间,在政治社会或生活诸领域中没有一处不表现出较先前时代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在政治上的重要表现是
A.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B.多个民族政权并立
C.学者冲破汉唐儒学束缚D.文人学士型官僚政治形成
2021-11-09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中国古代史核心考点16两宋的统治-202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精炼
7 . 唐太宗时,提出了“山川形便”的道制区划理念,注重自然地理的交通便利;到了宋朝,太宗确立了“土地形势”的路制区划理念,有意识地使路辖区跨越山河,互相渗透。这一变化有助于
A.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C.消除地方割据隐患D.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