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安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羁縻制度是唐王朝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重要政策。唐朝建立之初,继承汉朝、隋朝管理边疆地区的经验,以“怀柔远人,义在羁縻”为要义,在东西南北条件较为成熟的少数民族地区大量设置羁縻府州,有记载的最多时数量达800余个。各羁縻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在羁縻府州之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唐王朝在羁縻府州的周边积极开辟互市贸易、屯兵屯田,强化对边疆的统治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羁縻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羁縻府州政策进行评价。
2022·全国·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初年军事制度明确规定: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其下兵权三分:枢密院与三衙分握调兵权和管兵权,帅臣拥有统兵权,但战时由皇帝临时派遣,率兵出征,事定之后,兵归三衙。宋朝的军队有三种:禁兵、厢兵和乡兵,边境地区又有番兵。禁兵是国家的正规军,任务是守备京师,担任征战和屯戍边郡、地方的任务。厢兵是地方军队,实际上是一支专任劳役的队伍,担负筑城、修路、运输等任务,多不训练。乡兵即民兵,是非正规的地方武装,但有些区域内的乡兵反而因保境卫士而有较强的战斗力。宋朝的禁兵、厢兵都实行募兵制,“亢健者”选入禁兵,“短弱者”选入厢兵。应募后,家属可以随营,本人须黵面刺涅为标志,中途不得退役,实则终身服役。兵员空缺则从子弟中补选,如逃亡或犯罪,惩罚极重。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军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军事制度实施的影响。
2022-06-04更新 | 32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3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
2022·山东·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表为北宋统治者采取的部分举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举措出处
(赵普建议宋太祖)诸州设通判,使主钱谷脱脱等《宋史·赵普传》
968年,宋太祖下诏)诸州通判、粮科官至任,并须躬自检阅帐籍所列官物,不得但凭主吏管认文状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市征、地课、盐曲之类,通判官、兵马都监、县令等并亲临之,见月籍供三司,秩满(任期期满)较其殿最,欺隐者置于法脱脱等《宋史·食货志》
诸州应系(征收)钱物合供文帐,并于逐色(诸般物色)都数下,具言元管年代、合系本州支用申省(中央管理财政的机构)。候到省日,或有不系本州支用及数目浩大,本处约度年多支用不尽时,下转运司及本州相度移易支遣马端临《文献通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统治者的上述举措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2-05-28更新 | 304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备战2023年山东历史新高考【3年真题+1年模考】精练【学科网名师堂】
2022·北京丰台·一模
4 . 黄帝传说

材料一 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黄帝传说源源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

孔子曰:“黄帝者……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而后克之。始垂衣裳,作为黼黻(礼服)。治民以顺天地之纪……播时百谷,尝味草木,仁厚及于鸟兽昆虫。”

——《大戴礼记五帝德》

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使百姓保持质朴本真之心),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也。

——《庄子大宗师篇》

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制定)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刑罚),外用甲兵,故时变也。

——《商君书画策》


(1)阅读材料一,比较诸子笔下黄帝形象的异同,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状况,说明异同产生的原因。

材料二 汉武帝初年,汾阴巫锦掘地获一古鼎,群臣以“太帝兴神鼎一”、“黄帝作宝鼎三”、“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相贺。公孙卿认定武帝所获之鼎即黄帝之鼎,视该鼎为天子“受命而帝”的天降祥瑞。武帝遂供鼎于帝廷。元封元年,汉武帝“北巡朔方,勒兵十余万,还祭黄帝冢桥山”。太初元年,汉武帝采纳臣僚建议,认为黄帝主土德,位居中央,“五行莫贵于土”,“五行莫贵于黄”,定汉以“土德”受命,“以正月为岁首,而色上黄”。

——摘编自邓乐群《秦汉时期炎黄崇拜的神人转换》、张茂泽《黄帝与黄帝祭祀》等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汉武帝推崇黄帝的目的。
2022-03-29更新 | 495次组卷 | 5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1-22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省起源甚早,魏晋已有尚书省、中书省之称,然皆为中枢要署,不辖地方。金入主中原之初,曾在外地设立行尚书省,但也未时短暂。元仿金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一方面将尚书省并为中书省,作为朝廷中书省在外地的办事代理机构,其职责最初只管军事,后演变为兼管民政,“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代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省有政令则布于天下,郡县有请则达于省”。

——摘编自梁励《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述论》

材料二   民国初年,各省纷纷独立以后,大都自立制度,没有一定之规。直到191318日,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顺天府属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县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以及《划一现行中央特别行政官厅组织令》以后,地方行政机构的各级组织与名称,才开始逐步统一起来。北洋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采用省、道、县三级政权的行政管理体制。其间虽几经变化,但只是局部的,或者是机构名称与机关首领称呼的变革,或者虽然制定了制度,但并未实施。

——摘编自侯力《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行省制度发展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古代行省相比,民国初期行省制的不同之处及其影响。
2021-10-11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广东专用)-一轮巩固卷6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他借鉴金代制度,在以“藩邸旧臣”为核心的中原知识分子参议下推行“汉法”,同时保留能充分保障蒙古贵族特权地位的种种制度,重新在华北确立了封建的中央集权制统治体系以及相应的各种典章制度。中统、至元间的创置,奠定了有元一代制度。元朝制度多沿袭金制,同时又有不少前代所不具备的特点。其中有的反映了中原王朝历代相承的传统体制本身的发展变化,如行省的建立;有的反映了被保留的蒙古旧制,如蒙古、探马赤军中的奥鲁(老小营)建置;也有一些是在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如刑罚体系中某些不同于前代的变化,对吐蕃地区实行的政教合一的统治等。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如建立管理农业的机构——劝农,指导、督促各地的农业生产,并以“户口增,田野辟”作为考课官吏的主要标准;编辑《农桑辑要》,推广先进生产技术;保护劳动力和耕地,限制抑良为奴,禁止占民田为牧地;招集逃亡,鼓励垦荒;军民屯田;减免租税;设置粮仓、常平仓,赈济灾民,储备种子;举修水利等。这些措施是元代前期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忽必烈居藩时,征召回回星历学者,波斯人札马鲁丁应召东来,后主西域星历司,至元四年撰进《万年历》,并制造了一套西域仪象,包括浑仪、天球仪、地球仪等七种。后立回回司天台,即以札马鲁丁为提点,吸收了不少西域天文学者在其中工作。

——冯克诚、田晓娜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忽必烈创立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简评忽必烈的统治。
2021-09-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限时限量标准模拟卷-第5章宋元
2021·辽宁·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刺史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古代官僚监察制度的一大创制。与其他监察制度相比,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首先,文帝到武帝初期,刺史是没有固定治所的,所以,采取“秋分行部”。到了武帝元封五年,“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其次,武帝时规定,刺史监察范围为六条,在监察官员的时候,刺史只能质询六条所规定的内容,不能超出其范围。最后,从文帝“遣丞相史出刺”,到成帝“罢刺史,更置州牧”前,刺史都是六百石的官员,但权限很大,能监察“二千石以下至墨绶”的官员。

——摘编自张文渊《西汉刺史制度的形成及其特征》

材料二   刺史的主要职责在于司察,所以法律不准许他们插手地方上的具体行政事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西汉中后期刺史越权现象时有发生,西汉末期,刺史甚至可以任命地方官吏和决断刑狱。元帝以后,刺史不但开始有了固定的掾属、幕僚,还有了选官用人权。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秩提到二千石。东汉光武帝即位起即“不复委任三府,而权归刺举之吏”“有所劾奏,变加退免”,从此,州牧的权任大大提高了一步,事实上也成为郡国守相的上司,州成为刺史的上级。汉灵帝中平五年,“改刺史,新置牧”,“选列卿、尚书为州牧,各以本秩居任”。

——摘编自陈长琦《汉代刺史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汉刺史制度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西汉中后期到东汉时期刺史制度的变化及影响。
2021-05-08更新 | 469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练】2022届高三历史大数据精选试题重组模拟卷(全国通用)-卷05秦汉魏晋政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