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汉书·吴王刘濞传》中记载,吴王为吸引更多百姓来吴国,常替应服徭役人员出钱,以免除其徭役;或对其治下之民进行财物金钱的赏赐,改善百姓生活;甚至于盗贼流寇逃到吴国也能被吴王收容。据此可知,汉初(     
A.忽视户籍制度建设B.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C.诸侯国君注重民生D.百姓赋税负担沉重
2 . 据《汉书》记载,武帝时曾发生太子叛乱,司直田仁不闭城门,致太子得出。丞相刘屈氂欲斩田仁,御史大夫谓丞相曰:“司直,吏二千石,当先请,奈何擅斩之?”丞相释田仁。这表明汉代的御史大夫
A.依典为丞相提供施政建议B.职责是监察诸侯王和高官
C.执法深受黄老思想的影响D.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治理
3 . 司马迁《平准书》记载汉景帝时“上郡以西旱,亦复脩卖爵令,而贱其价以招民”,汉武帝时“议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减免罪”。据此可知,西汉政府卖官鬻爵的现实基础是(       

A.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B.北方匈奴的频繁袭扰
C.扩大官员选拔的途径D.政府与社会资源置换
4 . 《宋人轶事汇编》记载,北宋名将狄青担任河北真定路副帅时,举行酒宴,一个名叫刘易的低级文臣也在座。酒宴中有伎人以儒者为戏,刘易大怒,指着狄青骂道“黥卒竟敢如此”,把酒杯摔在地上不辞而去。而狄青“笑语益温”,第二天亲自登门向刘易赔罪。这一记载从侧面反映了宋朝
A.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文武兼备的人才标准
C.秉笔直书的史学精神D.忠君勇猛的武将形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在张家山汉墓出土竹简中的《二月律令·捕律》中记载,“捕从诸侯来为间者一人,拜爵一级,有(又)购两万钱。”而又在《二月律令·.贼律》记载:“来诱及为间者,磔(zhe:酷刑)。”据此可知,朝廷这种做法
A.实现了对地方的绝对控制B.达到了思想上的统一
C.有利于削弱地方诸侯势力D.加强了社会治安管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后汉书》记载:汉初迁徙豪强“盖以强干弱枝,非独为奉山园也”。然而,汉中期以后出身关中的大族,很多是汉初从东方迁徙而来的。由此可见,当时(     
A.王国势力已根深蒂固B.地方豪强威胁到中央集权
C.迁徙豪强的成效有限D.关中经济水平落后于中原
7 . 重大的考古发现往往给学术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1956年“滇王之印"(图1).2020年“滇国相印”(图2)的发现与古滇国的重现.就是典型的案例。它们可以证明西汉对西南地区的管辖既不同于内地,亦有别于其他“藩邦”,具有鲜明的西南边疆区域特色。这说明
A.汉代实现了对西南地区的有效治理
B.印章文物与史料记载相得益彰
C.汉代西南边疆历史发展充分,彰显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D.四川成为汉朝的一部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2022-05-24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市第—中学 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信息卷(四)历史试题
8 . 《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时期卜式(生卒年不详)因养羊致富,因匈奴屡犯边境,曾上书愿以家财之半捐公助边,又施钱财帮助乡民,卜式也常以巨资购买田宅;《汉书·张禹传》中记载张禹(?一前5年)富贵之后,买田400顷,均是灌溉方便、土质肥沃之地。以上事例反映出
A.豪强地主势力壮大B.西汉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C.匈奴严重威胁边疆D.农耕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9 . 《东原录》记载,宋太祖整修丹凤门,儒臣梁周翰献《丹凤门赋》。帝曰:“人家盖一个门楼,措大(五代时对读书人的蔑称)家又献言语。”即掷于地;《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每次将帅出征,太祖必设宴劳之,初命翰林学士预坐。阁门使(礼仪官)曰:“陛下宴犒将帅,安用此辈?”遂罢之。据此可以推知北宋
A.专制集权制度空前强化B.重文轻武的思想贯穿始终
C.统治策略经历明显转变D.武将的地位逐步得到提升
10 . 元代西南地区土司在朝贡和入觐方面事例甚多,《元史》中常有“来贡方物”的记载。在出兵征伐方面,土司常奉中央王朝之命率士兵平叛,有的土司还“以疾薨于师”。这说明元代
A.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消除B.边疆治理奉行因地制宜原则
C.土司对朝廷的归属感较强D.土司制使各民族间地位平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