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唐代,福建地区有福州、建州、泉州、汀州、漳州等5州;北宋初年增加了邵武军、兴化军和南剑州,二级政区扩大为8州军。这反映了当时
A.福建成为南方经济发展中心B.人口增加改变了地方行政制度
C.经济发展影响行政区域建制D.行政区划的调整兼顾区域平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嫡长子继承制讲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汉代诸侯王仍然实行嫡长子继承,但是汉律却只允许嫡子也就是正妻之子为嗣。如果正妻无子,则除国为郡,庶子再多也不能继承。据此可知
A.汉代比较严格的执行宗法制度B.诸侯的势力进一步受到削弱
C.宗法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D.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2022-05-13更新 | 32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训练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五代以来,随着临时差遣职任增多,出现了任事者所带官衔与所莅职事日益分离的现象。这种任官方式,对于沟通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造成朝官与州县官身份高下迥异,职任的内外调易,往往造成其地位、待遇不同的现实问题。宋代建立后,总结前代“方镇太强、君权太弱”的教训,宋太祖实行“命朝臣出守列郡”的办法。经过十数年的经营,诸道之.内,京朝官知州、知县和通判已经普遍设立。在“知县”“知军州事”制度之下,官员转迁之际,可以升陟其“官”而不易其任,甚至直接加县令以京朝官衔而知县事。从而形成了“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的设官分职制度。

——摘编自邓小南《试论北宋前期任官制度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前期任官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制度建构的要素。
2022-05-12更新 | 2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玄宗初年,西北、北方地区各民族活动频繁,边地州府防务事重,朝廷组织军事行动也多跨地域,从内地和边地各州县抽调包括府兵在内的人力、物力。如何协调边地各州、府防务,统一军事管理,成为当务之急。节度使制就是在此形势下建立的。据此可知,节度使的设置(     
A.旨在削弱地方军事权力B.适应了巩固边防的需要
C.导致出现藩镇割据局面D.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2022-05-12更新 | 812次组卷 | 7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乐悬制度是先秦时期有差别地悬挂钟、磬以演奏宗庙之乐的一种政治制度,西汉初期曾一度恢复,但之后走向衰微。这反映了西汉(       
A.官营铸造的施行B.“外儒内法”统治思想的确立
C.宗法秩序的强化D.“郡进国退”政治格局的演进
2022-05-09更新 | 20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汉武帝时期,随着1尺简的普遍文书、“尺一诏”、2尺4寸的经书、2尺4寸的律文成为定制,简牍长度由此得以制度化。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A.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完善B.国家行政管理日益细化
C.行政管理以简牍为载体D.政府行政效率大为提高
2022-03-20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宋代蔡襄担任三司使后,曾做过一次统计:若按照禁军一人每年耗费五十贯、厢军二十贯计算,军队每年总支出高达四千八百余万贯,占整个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五。这表明宋朝(  )
A.军队管理混乱B.军费开支的庞大
C.官僚队伍膨胀D.军队战斗力较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公元前119年开始,汉武帝推行了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其主要措施如下表:

时间措施
119实行盐铁国营,在各地设盐官、铁官,掌管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98将酒的酿造和贩卖收归国营
118废除半两钱,发行五铢钱,币重与名称相符
开征车船税和缗钱税,称作“算车船”“算缗钱”
重申不允许商人占有土地的政策
113取消郡国铸币权,货币由上林三官统一铸造

——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


(1)根据材料,概括汉武帝财政改革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汉武帝推行的财政改革措施。
9 .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扩大太尉职权,并把太尉改为大司马,又加上大将军的称号;同时设立中央常备兵如“良家子”“羽林孤儿”。这些做法
A.有助于形成皇权专政局面B.继承强化了集权政治体制
C.容易造成权臣弄权的政局D.建立起了中央的绝对权威
10 . 元世宗初期,除了四个半固定的行省外,其余行省都是“因事而设,事毕则撤”;其长官多为一至二人兼任,且带有中书省宰执衔。至元世宗末期,固定的行省逐渐增多,并实行了群官负责制,其宰执衔也逐渐被取缔。由此可知,元代行省制度的这一变化
A.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B.保障了吏治清明和行政高效
C.体现了政治均势格局的形成D.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趋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