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元代学者虞集指出:“中书省以治内,行省以治外。”行省除了有地方行政权外,还兼有军政与财政大权,即行省可统辖地方军队,地方财税亦可自留三成于本行省。由此可见,元代行省制(     

A.造成了元末社会动荡不安B.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C.加强了对全国各地区管辖D.体现了中央高度集权特点
2 . 李治安在《元史十八讲》中记述了元政府实行的重要举措:“行省大体是七员正官圆坐连署。每个行省内,各个种族,包括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交参任用。蒙古人和色目人地位高,以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之势。”元朝统治者此举旨在(     
A.加强中原和边疆的联系B.以北制南巩固统治格局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加强对地方的监察管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是唐初的不同时期的地方政区规划。武德年间,地方行政规划以军事为首要目的,基本以南北向为主,即南北长度大于东西宽度;而贞观年间的地方行政规划,多以东西向为主,强调“关河近便”。这一调整的原因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国家统一进程逐渐完成
C.防御外族入侵的需要D.对山川地理形势的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公元189年,天下“诸侯”共讨董卓之时,益州牧刘焉不但拒不出兵,还从由中原流亡至四川的数万流民中,编选出一支精壮部队。两年后,荆州牧刘表上奏朝廷,称刘焉“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暗喻其图谋不轨)”,中央派出的使臣和将领却屡屡被刘焉击杀。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B.地方割据势力强大
C.流民成为主要兵员D.刘姓宗室地位下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元代,行省长官也被称为丞相,以平章政事为其副官,下设左丞、右丞、参知政事等。丞相及平章政事由蒙古贵族担任。行省之下,设有路、州、县,其长官被称为“达鲁花赤”,亦由蒙古人充任。由此可见,元代设置行省(     
A.旨在维护蒙古贵族在全国统治B.体现出“因俗而治”的特点
C.基本否定了前代地方行政制度D.埋下了地方势力割据的隐患
6 . 元代十个行省中,有四个涉及边疆地区,如岭北行省管辖范围除了蒙古高原以外,向北一直延伸到北冰洋;东北地区由辽阳行省管辖;西南地区由云南行省管辖。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度(     
A.使地方拥有较大的政治军事权B.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保证了元朝社会秩序长期稳定D.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区划基础
7 . 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
2022-06-16更新 | 14755次组卷 | 96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元代行省以下的路、府、州各级政府,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尹、知府外,还设达鲁花赤一名。达鲁花赤是蒙语,意为镇守者、制裁者、掌印者,代表中央驻扎地方。达鲁花赤的设立
A.完善了元朝的监察体系B.提高了行政效率
C.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D.削弱了门阀势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代“诸州及镇、戍之所,各自有城。……纵无城垣,篱栅亦是”;宋初曾令江淮诸郡毁废城垣,以至两宋时代的内地州县治所大部分都没有完整的城郭,基本上处于无城状态。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纠正藩镇割据之弊B.传统坊市制度走向瓦解
C.中央政府财政困难D.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要求
10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提到:“汉制郡县长官,例频避用本郡本县人。如是则中央政府既是绝对的代表全国性的,而地方政府却又竭力避免其陷于地方性。这样才可使大-统的局面,永远维持。”可见,汉代实行官员回避制度
A.加强了君主专制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C.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下D.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威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