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学者统计,在公元1050年左右,宋代有科举出身背景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0.035%,而至110年左右,这一比例上升至约0.1%。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A.社会教育的发展极为缓慢B.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提高
C.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的功能D.科举制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阳嘉元年(东汉顺帝年号,公元132年),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雄上言:“郡国孝廉,古之贡士,出则宰人,宣协风教。若其面墙(无真才实学),则无所施用。孔子曰:‘四十不惑’,《礼》称‘强仕’。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请先诣公府,诸生试(考试)家法(经术),文吏课(考试)笺奏(章奏一类),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若有茂才(才学出众)异行(优异的品行),自可不拘年齿。”帝从之。于是班下郡国。

                                                                      ——()杜佑《通典》卷十三


材料二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取……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放宽录取标准。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左雄改革察举制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改制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取代察举制的主要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资料统计,晚唐时期科举出身者世族家庭占76.4%,中等及寒族家庭占23.6%,而北宋科举出身者世族家庭仅占12.8%,中等及寒族家庭高达87.2%.由此可见,与晚唐科举制相比,北宋
A.实现了仕途晋升公平B.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考试程序更加公正D.使贵族退出了历史舞台
4 . 有学者统计了《旧唐书》《新唐书》记载的唐代1840名官员的入仕出身情况如下表。据此可知,
唐前期唐后期
科举27.8%43%
门荫、军功15.2%27%
A.促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B.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C.彻底消除世家大族的政治特权D.令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说的是科举制,这一制度创立于隋唐,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曾有人对唐朝进士出身情况做出了如下统计,据此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A.依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
B.兼顾寒素、小姓,扩大选拔范围
C.沿袭以门第出身作为选官的标准
D.杜绝了世代公卿、门阀恩荫现象
6 . 下图是历史学家孙国栋对晚唐考取贡举进者的出身进行的统计。据此可知当时科举制
A.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B.提高官员的文化素养
C.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D.延续了民族社会地位
7 . 有人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统计制作出下表。据此可看出
当时西汉主要思想派别及其作品篇数表
派别儒家(六艺)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
支派103372110761220
篇数31239933692173686107403
A.儒学地位明显提高
B.“百家争鸣”趋于结束
C.活字印刷术广泛采用
D.科举制度逐渐完善
2018-09-06更新 | 629次组卷 | 39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清代抽样调查资料统计。当时本族直系上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由此可见科举制的影响是
A.实现了社会公平
B.增加了官员数量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扩大了统治基础
2018-01-12更新 | 325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麻阳县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