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下表呈现了中国古代主要选官制度的关键程序,由此反映出的历史趋势是(     
察举制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人才并推荐,经试用考核再任官职
九品中正制中央委任中正官评定各地人才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官职
科举制采用分科考试,通过者取得为官资格,吏部选拔后正式任官
①官员选拔更为公开和公平 ②儒学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③重文轻武的风气日益浓厚 ④中央逐渐加强对选官的控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宋景德四年(1007)《亲试进士条例》规定:“试卷,内臣收之,付编排官,去其卷首乡贯状,别以字号第之;付封弥官誊写校勘。”元祐年间苏轼知贡举,本欲录取门生李廌,但李廌却名落孙山。对此,苏轼曾作诗云:“与君相从非一日,笔势翩翩疑可识。”由此可见当时(     
A.科举受到新旧党争的影响B.科举竞争日益激烈
C.科举取士被权贵阶层垄断D.科举制度更加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代科举考试试卷不密封,主考官决定是否录取时;既看考生的答卷水平,也可以参考考生平时的作品和声誉,如举子平时所作诗文卷轴向礼部交纳的“纳省卷”,在社会、政治、文坛上都有地位的人向主考官推荐的“通榜”等。唐代科举的这一录取原则
A.反映了唐代科举制度的完善B.加强了士族对政权的控制
C.体现了科举取士的公平公正D.利于对参考考生全面考察
2022-01-03更新 | 60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4届高三下学期明日之星高考精英模拟历史试卷 【重庆版】
2022·山东滨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唐初,薛元超以门荫入仕,高宗时官至宰相。他曾说:“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崔、卢、李、郑、王五姓);不得修国史。”这反映了当时
A.门第观念逐渐淡化B.政治制度的导向
C.历史传承得到强化D.门阀势力的衰弱
2022-05-12更新 | 577次组卷 | 18卷引用:历史(重庆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长沙人刘蜕成为当地第一个考中进士的学子,镇守荆南的魏国公崔铉特地赠他70万“破天荒”钱,这就是“破天荒”典故的来历。由此可见,当时长沙地区
A.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B.学子被特准参加科举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社会价值取向被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明代,未考中进士的举人也获得终身功名,具有连续参加会试和选官资格;乡试落第的学校生员也享有钦定生员服饰、“免其家二丁差徭”的优待。上述政策的推行,意在
A.扩大官吏来源B.稳定社会秩序C.保证取士公平D.束缚士人思想
2022-04-08更新 | 238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西晋时,军人家庭出身的刘卡人太学学习,因成绩优秀而被定为四品官。中正的从官企图让刘卞替他抄书,刘卞没有答应。于是,从官告知中正,刘卞遂被降为五品。这可以用来说明
A.察举制依据考试成绩选官B.中正掌掘授予官职大权
C.中正官褒贬人物首重门第D.品级的评定具有随意性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下列哪几个阶段
A.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B.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世官制
C.世官制、科举制、征辟制D.征辟制、世官制、科举制
9 . 《魏书.常林传》记载:"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据此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九品中正制
A.评定品级后即可任官B.初创时发挥了积极作用
C.没受到士族势力影响D.因军事急需人才而创立
10 . 《晋书》记载:“魏氏承颠覆之运,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这说明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B.继承了墨家的尚贤理念
C.引发了乡民议政的热潮D.适应了曹魏局势的需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