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A.行政事务
B.军事管理
C.监察事务
D.财政管理
2019-09-29更新 | 478次组卷 | 36卷引用:辽宁同泽女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把天下分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官禄600石。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B.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D.监督诸侯王和地方官员
2019-08-24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一历史第二分册第三单元《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试题
3 . 汉武帝时期,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廷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

——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


(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廷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政府架构在改制后的变化及其影响。

材料三   



(3)材料三,指出清朝政治制度相比明朝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回避”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接纳私办人役、不赴钱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有利于
A.杜绝贪腐现象
B.扩大御史权力
C.提升监察效果
D.促进制度转型
2019-07-15更新 | 741次组卷 | 31卷引用:【市级联考】安徽省合肥市201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历史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司隶校尉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监察官,直接对皇帝负责,但品级较低。西汉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到了东汉初,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A.监察机构更精简高效
B.专制皇权受更多制约
C.君主对官员的控制加强
D.中央放松对地方的监察
2019-06-25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必修1第一单元 易错集训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唐代御史台除了纠察百官、弹劾不法的职能外,还开始确立了对六部尚书的监察,这一变化说明
A.官员任命方式相对混乱
B.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C.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D.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唐代中后期,御史台的御史在言事监察之前,一定要向御史台的长官汇报将纠弹什么事情。宋代取消了这一规定,每个台官言事不必对长官汇报,台官与谏官之间、台谏与台谏之间在言事上也互不通告。这一变化:
A.使监察官员敢于监察一切事务
B.有利于扩大御史台的监察范围
C.使监察机构摆脱了外在的制约
D.增强了监察官员工作的独立性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中国历代王朝的监察系统都是支撑皇权的重要支柱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刺史”即是刺举不法之人。(汉)武帝时称部刺史,全国划分为十三个部(州),每部(州)包括若干个郡。每年秋八月,刺史分部周行督察,年终返京奏报,其没有常设的办事机构,走到哪里便临时设“治所”或“所止理事处”,作为中央政府派遣的监察特使其具体职责从一开始就有明文规定,即“六条问事”。对于郡国诸侯王的行为一经查出有违法之处,便可奏报皇帝,其不察小吏,专察大吏,不光举劾奏报,还可以贬退大吏,刺史受中央御史中丞直接管辖,地位并不高,属下大夫,待遇也不丰厚,每年秩六百石,但刺史所监察的对象却远远高出自身的地位,可以监察二千石的官吏(地位相当于郡守,即地方最高职位)。

——摘编自窦重山《浅论刺史制度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

材料二 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生活节奏相当缓慢,不在军情紧急情况下,行政效率一般不是大问题,而效忠与否往往关系着王朝的生死存亡,任何官员个体或者群体对皇权不忠,都是皇帝无法容忍的。一个庞大的全能式的行政体系,本身存在无限扩张权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另外一种机制制衡,后果将难以设想。这将会导致皇权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传统中国的制衡机制,跟其他古代国家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当然,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据材料一,指出汉武帝时部刺史的特点及其工作机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设立部刺史的主要目的及其意义。
(2)据材料二,概述中国古代监察系统的功能。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监察系统中“效忠”和“效率”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汉书•酷吏列传》提到的监察官,在申明法纪上,毫不手软,如尹齐为御史,“斩伐不避贵势”。《汉书•张汤传》载,汤为御史大夫,“组豪强并兼之家,舞文巧诋以辅法。”这说明汉代选用监察官的重要条件是
A.敢于向豪强地主挑战
B.必须出身于名门望族
C.具有基层实践的经历
D.谙熟国家的大政方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
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
C.随意处罚违纪官员
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
2018-07-12更新 | 298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质量抽测(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