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而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下列君主的做法中,最能体现荀子的这一主张的是
A.废除丞相
B.实行郡县制
C.设置刺史
D.到地方巡视
2018-12-07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耀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封诸侯,……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1)请分析,上述西周分封的诸侯共有哪几类?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有学焉。……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

——《通典》卷十五

(2)请简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意义

材料三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率精壮拿赴京来。

——《大诰》

材料四 (明)太祖严于吏治,凡守令(太守、县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五 明朝建立之初,明太祖朱元璋极力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用重典惩治“奸顽”。他颁布了《大明律》,加强了对主守官吏凭借职权侵吞国家各项钱粮之类贪污犯罪的惩罚。┅┅监守自盗仓库钱粮的贪污行为,明律规定“并赃论罪”,并于犯官右小臂刺“盗官钱(粮)”字样,耻辱终身,赃四十贯处斩。┅┅为了对贪官形成更大的威慑力量,明太祖下令各州县设立“皮场庙”,在众人围观之下活剥贪官的皮,然后实之以草,制成人皮草袋悬挂在官府门前,以示替戒。但事实上,自明成祖之后吏治腐败贯穿于整个明代。到明朝后期,贿官、胁官等腐败现象比比皆是。

(3)根据材料四,五,六,归纳朱元璋惩治贪官的主要措施。

(4)根据材料请全面分析朱元璋整顿吏治的措施。

2018-10-20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监察职能的是
①秦朝的御史大夫
②两汉的刺史
③北宋的通判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北宋《通考职官志》记载:御史中丞“无正员,以两省给、谏权”。《宋史张观、买黯传》载:“(张观)以给事中,权御史中丞”“(买黯)迁给事中、权御史丞中”。这说明北宋
A.行政体制渐趋完善
B.监察机构职能发生转变
C.监察机构形同虚设
D.监察官员多为他官兼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秦代派驻各郡的监御史负责监察所在地的郡守和郡尉,出土秦简曾载:南郡的监御史因罪逃亡后,中央便委派正在巡视南郡的廷尉史接管对南郡的监察。这可用来说明秦代
A.重视地方权力监督
B.监察权侵夺行政权
C.地方实行三府分立
D.君主权力至高无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史.职官志一》:“左散骑常侍、左谏议大夫、左司谏、左正言,同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下列结论较为合理的是(   
A.谏官保证宋代政治清明
B.谏官的设立不利专制皇权
C.谏官种类繁多造成冗官
D.谏官的谏议减少了行政失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两汉的统治者十分重视监察机构的建设,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央就设置了御史台、丞相司直、司隶校尉三大监察系统。这三大系统互不统率,权力交叉,各自为政。这反映出汉代
A.君主专制统治发生明显异化
B.侧重于中央政府的反腐建设
C.监察制度具有多元制的特征
D.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严重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秦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唐代设御史台,作为独立机构,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形成三省六部一台。这说明唐代
A.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
B.进一步弱化专制
C.更加注重分权、加强皇权
D.管理体制更完备
9 .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主要是指
A.官员的职责经常变动并要受制于中央政府
B.官员的任职地域经常变动
C.官吏来源有一定社会性且由中央任免调遣
D.所有官员完全听命于皇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