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朝洪武年间,都察院下设13道监察御史,职纠内外官员。监察御史秩正七品,官阶虽低,威权甚重,外出巡按,号称“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这一官职的设置
A.以大驭小体现古代政治特色
B.开启中国古代地方监察体制
C.是制约相权膨胀的理性措施
D.是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产物
2017-10-31更新 | 505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桓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阶段性测试(六)文综历史试题
2 . 孙星衍等辑的《汉官六种》中记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其“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此时刺史是地方
A.行政长官
B.监察长官
C.军政长官
D.司法长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关于监察官员的遴选,司马光说“凡择言事官,当以三事为先,第一不受富贵,次则重惜名节,次则知晓治体”。他主张
A.重视监察官员自身素养
B.扩大官员的遴选范围
C.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
D.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
2017-10-22更新 | 201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17-2018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杨阳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认为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套完备的自我调节系统,在防止皇帝决策失误方面有“封驳”和“谏议”制度。下列机构设置属于“封驳”和“谏议”制度的机构是
①唐朝门下省
②宋代的谏院
③明朝时期设按察使司
④明清时期设都察院。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
C.宋朝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D.元朝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律疏议》对官吏贪污贿赂作了严密规定,从而与官吏铨选、考课、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机制,在当时很多官员看来“廉慎”思想不仅是一种律例规范,还是一种内在自省和心性追求。这反映了
A.唐政府注重廉政的制度建设
B.儒家思想影响了唐代的廉政建设
C.唐律以提高官员素质为宗旨
D.廉政是促成唐代繁荣的主要原因
2017-10-10更新 | 41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7——2018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
A.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C.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017-10-02更新 | 401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朝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元丰改制后,御史台的职责是:“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谏官的职责是:“凡朝政阙失,大臣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这反映了宋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是
A.御史与谏官事权分明B.谏官的谏诤由大臣转向皇帝
C.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出现了“台谏合一”的态势
9 . 宋代,在中央设有台谏系统和封驳系统行使监察审议之权,由此形成了君主、宰执、台谏三者之间相互制衡的态势。这体现出宋代
A.中央监察制度更加完善
B.专制皇权得到有效限制
C.中央机构重叠效能低下
D.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
2017-08-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少而且官阶低,御史台的主管御史中丞官阶尚不及九卿,实行“位卑权重”的原则。这种做法
A.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B.阻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
C.有效杜绝官僚机构的腐败
D.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