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设监州,与知州平列,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材料二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但同时,英国又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监州的设置针对什么问题,反映北宋什么政治趋向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权力运行的认识。
2019-09-2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西省运城市新绛县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9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獬豸是传说中的上古神兽,能辨曲直,能识善恶忠奸、遇奸邪则触之,令犯法者不寒而栗。早期獬豸是“独角羊”形象,羊与善、善与法是紧密相连的,其温顺善良的外形,实则承载着华夏民族公平、正义的诉求。秦汉以来,獬豸造型逐渐脱离早期温顺的形象,与狮、虎及豹等凶猛动物最凶狠的一面结合,形成更加严酷、凶悍的新獬豸形象。经过秦汉时期的加工改造,獬豸在古代法文化中的地位趋于稳固,并在历代司法领域均有表现。从秦初到清末,獬豸一直是法官、监察官的重要标志。秦代“侍御史冠獬豸冠”。唐时期,御史台官员“或戴豸以触邪,或竖鹖以表武”。明清都察院左都御史至监察御史等司法官一律戴獬豸冠。这种法文化形态一直影响到现代检察官、法官、律师等的服装,成为世界法制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摘编自霍志军《獬豸形象的文化意蕴》

材料二: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上书:“非易其衣服不能易人心,成风俗,新政亦不能行”,把变衣冠作为学习西方文明和推行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从日本、德国引进大陆法系的黑袍式法服。民国建立后,政府引进的法袍用玄色绸布制作,在白色的缂带后面衬以略宽的乌黑的章绒。这象征法官要明辨是非、分清皂白。法袍无领,领口处呈圆形,寓司法独立、法力通天之意。从正面看,整件法袍没有任何皱褶和赘物,给人简洁明快的感觉,体现了中华法统的尊严。

——摘编自尚鑫《法官服饰的法理透析》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獬豸形象内涵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原因。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司法服饰的特点,并指出这种变化影响。
2019-03-27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秦与西汉时期,御史大夫作为监察长官,同时又是丞相的副职,受到丞相的统制,因此,监察机构的设置与管理,或由丞相决定,或由丞相参预其中。隋朝废除(御史台)台主任命御史台官署的制度,改由三省长官推荐,或由中央吏部考核任命,皇帝直接命令圈点。唐高宗永徽年间(649—655年)后,监察御史“多是敕授”。到了宋仁宗时,他规定宰相所荐举的官吏及宰相的亲故不得出任御史,而由皇帝亲自任用和掌握,直接对皇帝负责。职权上,秦汉时期,监察官无权处置违法失职的官吏,只有上奏或呈报丞相或州郡长官查处。随着监察官吏权力的不断增大,监察官渐次有了部分的直接处分权。……宋朝御史台有权传讯违法失职官吏,复审大理寺审理案件。明朝巡按御史可以直接查处违法失职官吏。

——据张立武《试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借鉴意义》整理

材料二 在(古代希腊的斯巴达,尽管采取奴隶主贵族的专制,但行使司法权的监察官形成了对最高权力享有者“王”的有效制约。在任何一个王出征的时候,都有两个监察官跟随着他,监视着他的行踪。监察官有权对王进行刑事审判。亚里士多德指出,在雅典,监察官们的权柄如此之大,以至国王也不得不讨好他们。……在雅典,司法的权力制约功能就更加明显,高级官吏从选任到离职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查。

——摘自孙永兴《论西方早期社会的司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希腊监察制度与古代中国的不同,并分析形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谏官是中国古代专门谏诤和讽议皇帝言行的官员。唐代的谏官属于门下省,他们随从宰相身旁,称“谏议大夫”“拾遗”“补阀”等。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议机构一谏垣,且谏官不准由宰相荐举任用,谏垣逐渐形成与政府对立之形势。这一变化说明
A.谏官是对宰相负责的行政官员
B.谏议机构与政府分权制衡
C.谏官有利于提高了宰相的权威
D.宋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元朝初年,行御史台对行省官的纠劝,常常引起行省官的反纠劾,行御史台官因纠劾行省官而反遭诬陷和人身迫害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后来,元世祖正式下达诏令:“行御史台勿听行省节度”,行御史台官遭行省迫害的情形才逐渐减少。这一变化表明
A.行省成为行御史台监察重点
B.行御史台代表着中央控制行省
C.元朝初年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
D.行御史台与行省长期紧张对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代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主管监察。唐代设御史台,实行三省、六部、一台的政治制度。御史台分左右御史,分别监察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和州县地方政府。这一变化
A.表明监察权脱离相权而独立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推动了官僚政治体制的形成
D.有利于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8 . 任何权力如果不加以有效约束,就会被滥用,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尤其如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一统天下,置御史大夫。汉设御史台,归属办理宫中内务的少府,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专门的监察机构。汉武帝时期将天下分为十三部监察区,由刺史代表皇帝对地方实行监察。京师长安附近七郡为司隶校尉部,司隶校尉除三公之外对朝廷百官都可弹劾。

魏晋以后,监察制度的变化有二:一是御史台从少府中独立出来,成为由皇帝直接掌握的独立监察机构;二是不再设置固定的地方监察机关,改由中央不定期地派遣巡御史监察地方官吏,而御史的职权,也不断加强。

宋元时期,宋代监察制度的变化主要是在地方设立通判,负责对地方官的监察,成为皇帝在地方上的耳目。元代尤重监察御史,御史台与出令的中书省互不统属;御史大夫有权直接选任台官,因而大大提高了监察官员的地位。

材料二古代监察机构及官员相对独立,有职有权,是廉政建设中制衡机制的体现。从整个政治结构来看,是同体监督;但从结构内部的相互制约来讲,其相对独立,又是异体监督的表现。监察官员权力过大,不加制约也不行。开元年间,唐玄宗就规定弹奏应先通过御史台副长官御史中丞,再通报中书、门下,然后方可弹奏。唐中宗时又下令弹劾官员必须先送奏章,有关部门批准后才可当廷弹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御史的权力。宋代又给尚书省以奏报御史失职之权,使政府与监察部门相互牵制。这种制约权力的方法,在廉政肃贪、保证监察制度的正确施行中起到了一定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魏晋时期的监察制度较秦汉时期有何变化。

(2)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是如何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的。

(3)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谈谈你对古代监察制度的看法。

9 . 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在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设监州,与知州平列,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材料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但同时,英国又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材料三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回答黄炎培如何跳出“人亡政息”的历史周期率时,肯定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监州的设置针对什么问题,反映北宋什么政治趋向?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分析其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的核心思想,用建国初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史实加以印证。这些史实反映了新中国政治的什么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权力运行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宋代以前,历朝监察制度都是谏官对君主言谏,御史对百官纠弹。唐代谏官分属中书、门下两省管理,宋代则谏院独立,谏官言谏失误,不加谴责,谏官言谏对象扩大到宰相等百官。这一变化
A.加强谏官对皇权和相权独立监察的权力
B.加强了君主对百官的控制
C.提高了各级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
D.有效的清除官僚系统的腐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