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朝御史台的地位不能与“三省”并立,御史大夫的品秩仅为正三品,但“三省”的丞相为正二品。元朝御史台的御史大夫在法定的官僚品秩中的地位则与中书省平章政事、枢密院知院同等,均为从一品。元朝这一做法的主要意图是
A.加强中央集权体制B.提升君主决策效能
C.强化君主专制权威D.实现君相关系和谐
2021-11-28更新 | 681次组卷 | 15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北流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2 . 《汉书》载,武帝时,豫州刺史鲍宣被丞相司直弹劾:“举错烦苛,代二千石署吏听讼,所察过诏条。”宜坐免。这表明汉武帝在监察上
A.注重对监察官员权力的划定B.能够有效防止官员腐败
C.注重平衡中央与地方的权力D.以强化中央集权为目的
2022-01-12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下表为唐代谏官制度相关概况。据此可以推断出唐朝
   在朝廷设立专门“谏官”,即门下省的谏议大夫职掌就是规谏皇帝,谏的方式有五种:讽谏、顺谏、规谏、致谏、直谏。
唐玄宗时期遣使巡按诸道时,除告诉他们应该巡按的内容外,强调说“必将正其源流,弘彼纲目,不可总此琐碎。扰其吏人,应是州县常务,事非损益者,使人更不干预。”
唐宪宗时期白居易任“谏官”时期,写了大量奏章,对官员任命、藩镇事务、和籴利害、减免租税、地方官进奉、州县禁囚、罢废兵马等提出意见。

A.注重提高地方行政效率B.实现了监察制的全覆盖
C.中枢决策机构逐渐异化D.朝廷内部出现再次分权
2022-01-07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汉代,中央监察形成了御史府、丞相司直、司隶校尉三足鼎立的局势;在地方行政监察系统中,又形成刺史一督邮一监乡五部的州、郡、县级监察单位。由此可见,这一监察机制
A.完善了汉代的行政监察制度B.实现了权力的相互制衡
C.确保了官吏的清正廉明D.使中央对地方形成有效控制
2022-01-07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统治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一直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体制,地方监察机构和官员直属中央领导。自魏晋起,中央监察机构与行政机关分离,直接对皇帝负责,不受其他行政部门的约束和羁绊。监察机关官员的权威是对各级官员进行有效监察的重要条件,因此,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均赋予监察机关和监察官员很高的地位。在行使监察权力之时,监察机关与监察官员以法律为准绳依法监察。古代监察官吏选任从德、才、识三方严格要求,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格的选任制度。中国古代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采取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监察方式和明察、暗察相结合的巡察和巡按制度。

——摘编自唐海歌《承袭与变异: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

材料二   民国初期的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政府,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的政治体制。政府由西方的“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起来,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国家的元首是由民主选举产生而不是在一个家族内部世袭产生也不是通过暴力夺取,国家和各级地方的行政权力受到监督和制约。《中华民国临时法》规定中华民国参议院是中华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对临时大总统以及行政机构拥有监督权,同时,参议院具有监督临时政府的财政和国家行政的权力。参议院对行政机关如果有疑问,可以向国务员提出质疑,并要求其答复;可以向行政机关提出行政建议;对贪污腐败受贿及违法的官员可以提请政府查办;弹劾总统以及国务委员,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可决弹劾之,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参议员三分之二,即可通过对国务员的弹劾。

——摘编自卞新龙 罗秋《试论清末民初监察制度的变革及其影响》

材料三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三次会议,决定成立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全国县(市)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也相继成立了人民监察委员会。1954年至1959年我国行政监察制度进一步发展。此时原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改为国务院监察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人民政府)设监察厅(局)、各专署设监察处……新中国初期除了政府内部的监察机关外,监察职权还“外溢”到了国营企业,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些企业监察机构围绕企业执行国家计划的情况开展工作,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查处了一批贪污、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案件。

——摘编自李凌云《新中国监察制度七十年的嬗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初年监察制度变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监察制度与古代监察制度的不同点,并说明新中国监察制度建立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宋代以前,台谏官的选任和进退通常由宰相掌管。宋代改由皇帝亲自任命台谏官,仁宗时,宰相李迪擅用亲旧二人为台官。仁宗下诏责之,曰“祖宗之法不可坏也,宰相自用台官,则宰相过失,无敢言者也由此可见,宋代台谏制度
A.有效制止官员以权谋私B.打击异已成为政治工具
C.起到了规谏皇帝的作用D.巩固皇权防止权移臣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从汉朝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到唐代台谏相辅,到明清演变为台谏合一的体系,这一演变趋势强化了御史的纠弹百官的职能,弱化了谏官的谏诤帝王的职能。这一变化
A.强化了君主专制B.纠正了机构重叠弊端
C.提高了监察效能D.保障了监察机构独立
2021-12-16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初,在地方州之上分设十道监察区,命监察御史等分巡各道州县。唐代中期,采访使、观察使等相继成为各道的专职监察官,他们也有了固定的驻所和属僚,一些监察长官还获得了“黜陟”等人事任免权限。这反映出唐代中期
A.监察机构名存实亡B.监察制度持续强化
C.中央集权一度增强D.监察官沦为地方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实质是史官文化。它滥觞于三代,规模于东周,最后备极于两汉。史官没有屈服于君主话语权之下,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来说在秦汉乃至以前已基本定型。

《汉书》云,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糜不同之。贞观十四年,太宗向房玄龄屡次索看《高祖、太宗实求》,房玄龄等人不得已笔上。自唐开始,历代正史均属官修,个人修史原则上不被允许,成为稗史。而记录正史的史官因李世民打破君主不能看自己实录的传统,从此必须要根据君主的意愿进行删减篡改。

——摘编自刘倩、吴久久《从中国古代史官看舆论监督》

材料二   在现代西方国家,舆论监督对制约权力,抑制腐败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在西方国家,舆论监督是很有权成性的。它因广泛的社会性和四民性,而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快捷、更有威力、拿破仑曾经说过,三家敌对的报纸比一千支枪更可怕。美国媒体历来以尖刻地批评政客为荣。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捕捉或制造新闻,客观上对政府行为和政府官员的言行起着舆论监督作用。

——摘编自侍宝军、韩梦晨《西方官员问责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史官主导舆论监督的特点并指出其在唐代以后呈现出的发展趋势。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舆论监督与我国古代史官监督的不同之处并说明原因。
(3)综合材料的史官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内容,谈谈其对加强我国当前社会监督的借鉴意义。
2021-12-12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诸侯国已设置了御史监察官员。秦汉时期,初步确立御史与谏官分置的监察体系,谏官虽尚未形成完备的组织体系,但以谏议大夫为代表的谏官已能有效制约君主的权力。唐朝前期,职掌巡视纠弹的御史体系与谏诤封驳的谏官体系并立,相辅相成。宋代谏官从以前的以进谏皇帝为主转变为以监督相权为主,御史台与言谏系统逐步呈现台谏合一趋势。及至元朝,为了有效处理繁杂的事务和有效控制广大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御史台的组织规模,强化御史的纠弹职能,谏官职能有进一步衰弱的趋势。明清时期,言谏官实际上已与御史系统合二为一,并逐渐走向僵化。

——摘编自张生《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为了巩固和强化皇权,皇帝一方面必须依靠官僚集团进行统治和治理,另一方面必须强化监察制度,对官僚集团进行全方位的严密监察,中国古代官僚不像现代行政文官具有严格的分工特性,而是一个包揽政治、行政、立法、司法等特权的集团,为了对这样一个特权集团进行有效监督,强化古代的御史监察制度、使监察权力独立于和高居于官僚权力之上,就显得十分必要。然而,单极的、一元化的集权政治制度,产生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皇权(君权),因而无法形成建立在最高权力分立的基础上的、兼有纵向和横向乃至双向间的多元权力监督结构。

——摘编自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变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