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地域辽阔,交通不便,中央政府鞭长莫及,容易形成尾大不掉之势,通过建立巡视制度,防范分裂割据能够发挥较好的制衡实效。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根本目的是
A.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
B.调节统治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
D.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019-04-23更新 | 148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莘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第二次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史载,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有学者认为此部刺史是由秦代的监(御史)嬗变而成。秦时除置一守一尉外,又置一监。汉兴,省监不置。惠帝三年,“相国奏御史监三辅。”武帝置刺史,“郡守不得面奏事,而刺史得而奏事”。这说明
①秦与汉在地方均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②秦与汉监察方向有别,一在中央,一在地方
③秦汉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有限
④秦汉监察机构的设置受到最高执政集团的重视
A.①④B.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04-19更新 | 5190次组卷 | 60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一部)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统计,明代监察御史共209人,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出身者只有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都部者”。这表明当时
A.科举是选官的主要途径
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注重考察监察官员素质
D.监察机构日益膨胀
2019-01-09更新 | 295次组卷 | 16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
A.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B.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
C.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
D.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
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
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
2018-09-22更新 | 2280次组卷 | 5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9年高三10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隋唐以后,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皇帝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这表明
A.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B.御史的权力超越了宰相
C.地方官吏腐败日益严重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
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
C.随意处罚违纪官员
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
2018-07-12更新 | 299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
A.秦朝丞相汉朝中书令B.秦朝太尉唐朝节度使
C.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D.宋朝枢密使明朝殿阁大学士
2018-06-29更新 | 14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汉官典职仪》云:“刺史班宣,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由此可知,“刺史”的主要职权不包括
A.考察吏治
B.奖惩官吏
C.监察民众
D.决断冤狱
2018-05-18更新 | 376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萌山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