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全国 高三 课后作业 2019-06-26 24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1. 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周亚夫,其子曾购买甲盾之类的葬器,以备其父死后发丧用,但被人以“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的理由告发。周亚夫因此而下狱,闭食自尽。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周亚夫的儿子愚昧迷信
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C.西汉严禁民间私藏武器
D.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有关司隶校尉的职责,据《汉官仪》记载:“纠皇太子三公以下及旁州郡国无不统,陛下见诸卿,皆独席。”而《续汉书・百官志》记载:“持节,掌察举百官以下及京师近郡犯法者。”据此可知,司隶校尉
A.负责监察百官和刑狱
B.可监察中央政府官吏
C.只负责监察各郡官吏必究
D.是汉代地方监察机构
2019-04-13更新 | 482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省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黄冈中学等八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12月)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以下为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察举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是
《汉书·武帝纪》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后汉书·左雄列传》雄又上言:“……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帝从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太祖(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年二十,举孝廉为郎
A.孝廉成为两汉时期选官的唯一标准
B.增加选官的限制以保障贵族政治的稳定
C.两汉到魏晋时期察举制度不断完善
D.东汉末年选官实践与制度设计出现背离
2017-11-14更新 | 913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升宰相,却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科场,曾赋诗:“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这表明唐朝科举制度
A.打破了宗室势力对官职的把持B.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C.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D.维护区域人才选拔公平
2020-01-20更新 | 1104次组卷 | 25卷引用:湖北荆州市2018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5. 有学者评价三省六部制说:“若论此三省之来历,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也即是在内廷掌理文件之意;侍中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唐代内廷官变为政府外朝执政长官
A.导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
B.反映了官僚内部矛盾尖锐
C.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D.调整了君权与相权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下表为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据此可知唐代
类别士族小姓寒族人数总计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进士58971.010913.113215.9830
明经8163.31814.02922.7128
制科8865.7107.43626.9134

A.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高
B.门第仍是录取的依据
C.士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D.士族进一步垄断仕途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宋太祖想任命赵普为相,但在颁发任命诏书时碰到了程序上的麻烦,诏书必须有宰相的副署才能生效。而当时宰相已辞职,宋太祖想代替宰相在诏书上副署,赵普却说“此有司职耳,非帝王事也”。此事反映了
A.宰相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B.宋代皇权受到极大的削弱
C.官僚政治传统影响君主行为
D.宋初皇权被相权基本架空
2018-01-01更新 | 237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18届高三12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宋太祖曾鼓励功臣宿将:“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宋太祖此举旨在
A.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B.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C.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北宋苏轼曾尖锐地指出:“国家自近岁以来,吏多而阙少,率一官而三人共之,居者一人,去者一人,而伺之者又一人,是一官而有二人者无事而食也。”这种状况的出现根源于
A.五代十国遗留下众多的历史问题
B.宋代统治者进一步扩大科举取士
C.宋代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举措
D.宋代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
2018-01-07更新 | 655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2017-2018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元朝初年,政府废除科举制。1313年,政府恢复科举制,采用蒙、汉分开考试,最终录取忽都答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为进士,蒙、汉各半。这反映了
A.政府对科举考试内容进行创新
B.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交融
C.实行蒙汉平等的民族团结政策
D.科举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史记》记载:“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清代赵翼也说道:“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汉代此用人机制
A.削弱了汉宗室贵族的势力
B.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C.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使皇权受到外朝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3. 史料记载,汉初御史、丞相负责监察,察无专区、责任不明;汉武帝时期创立刺史制度,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刺史察一州监察对象除“强宗豪右”外,还有地方郡国的二千石官员。这一变化体现出
A.汉武帝有效地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B.王国割据问题依然存在
C.地方官员完全受制于刺史
D.汉代监察体系逐渐趋于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14. 从汉末起门阀制度逐渐滋长,现实政权的基础建立在世家大族所支配的经济结构上面。而九品中正制尽管有将选举权收归中央的企图,但最终结果却是加强了大族在地方上的权威。这表明九品中正制
A.造成世家大族对皇权的妥协B.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
C.有利于从地方选拔大量人才D.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2019-09-07更新 | 1732次组卷 | 80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6. 北宋时期,政府在科举考试时实施了一些如别头试(将与考官有亲属关系的考生与常规考生分开考试,其阅卷、命题自成一体)糊名法(指将考试考生的试卷上姓名、籍贯、年龄等信息密封起来)等措施,并取得一定成效。这些措施意在说明
A.政府加大对考官的管理
B.科举制已经走向了完善
C.根本上杜绝了考试作弊
D.政府注重选拔人才质量
2020-10-20更新 | 257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豫北豫南2017-2018 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联评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7. 宋代时人说:“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张载也说:“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日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此现象表明,在宋代
A.社会变革助推社会阶层流动
B.贵族政治遭到毁灭性打击
C.从政不问出身成为社会共识
D.科举制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8. 宋代以前,选任监察官的首要标准必然是刚正坦直、不阿附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宋代以后监察官多进士出身,这一标准得到宋以后历代朝廷的一再强调。这说明监察官选任
A.逐渐趋于民主科学
B.由注重门第到注重科举
C.不再受到皇权干扰
D.由侧重德行到侧重学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9. 观察下图所示的唐、宋、元三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相权由相互牵制演变为相对集中
B.中央机构的执政力度被不断削弱
C.中央机构的行政职能被不断强化
D.元朝相对于唐宋实现了皇权独尊
2017-12-08更新 | 536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衡水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分科综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20. 西汉丞相田蚡入宫奏事,汉武帝问他:“君除(任命)吏尽未?吾亦欲除吏!”据此可知,汉初
A.皇权有所衰落B.君臣关系已经恶化C.相权有所削弱D.中枢体制亟须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1. 唐代政事堂议政时由中书门下长官轮流主持议政会议,凡诏旨,必须由政事堂会议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否则便是违制。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
A.有利于防范权力的滥用B..是皇帝专权的有力工具
C.使相权与皇权得以平衡D.提高了监察官员的效果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名校
22. 唐太宗曾问负责《起居注》的史官褚遂良:你近来主持写《起居注》,里面记了些什么呢?我可以拿来看看么?褚遂良回答道:现在的《起居注》,就像古代史官记录君主的言行一样,左史记言,右史记行,完备无漏地记下好的和坏的,就是希望君主不做非法的事,还没听说过君主可以自己随便拿去看的。据此可知
A.唐代君主专制制度尚未成熟
B.《起居注》客观地反映了君主言行
C.史书编撰传统有效制约君权
D.古代官僚在职权上有一定的自主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23. 下表为不同文献有关“贡举”的记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记述出处
(汉)灵之世……台阁失选用于上,州郡轻贡举于下……故时人语曰: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东晋】葛洪《抱朴子》
诸州岁别贡人。若别敕令举,及国子诸馆年常送省者,为举人,取方正清循,名行相副《唐律疏议》
三日精贡学……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宋】范仲淹《范文正奏议》

A.汉代贡举和察举截然有别
B.唐宋贡举即为今日泛称的科举
C.贡举之士凭德行即可入仕
D.贡举逐渐受到历代政府的重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4. “富民”阶层,是中唐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他们是以经营农业为主,兼及工商的各行各业的致富者。在拥有经济力量之后,富民努力通过读书应举,谋取政治权力,出现了“百姓之富者争出金钱而入学校”。由此可知
A.儒家思想的影响束缚了富民阶层的发展
B.新经济因素产生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崛起
C.科举选官制推动了富民阶层的发展
D.富民阶层的发展推动传统抑商政策改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5. 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
A.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B.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
C.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
D.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6. 观察下表,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古地名古治理地区今地区
关内道西京京兆府陕西西安
河南道汴州河南开封
江南西道岳州巴陵郡岳阳
潭州长沙郡长沙
灵州灵武、温池、鸣沙等县甘肃鸣沙
A.汉朝十三州分布表
B.唐朝地方行政区划表
C.元朝行省划分表
D.清朝地方行政区划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7. 元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体。这种做法
A.打破了地区间的隔绝状态
B.顺应了经济格局变动趋势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威胁
D.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2017-12-13更新 | 633次组卷 | 23卷引用:安徽省蒙城县第一中学、淮南第一中学等2018届高三上学期“五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8. 西汉初,皇后名义上可以参与国家事务,并在宫中设立专门机构,有一系列官吏。到了东汉,这些机构和官吏多被裁撤,剩余官员也改由宦官担任。这种变化说明汉朝
A.道德因素影响了权力分配
B.君主权力逐渐转移至外朝
C.避免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
D.统治者更加重视行政效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9. 东汉顺帝之前选拔官员多靠乡举里选,被推荐的多为“年少能报恩者”;汉顺帝时规定,被举荐者来到中央后,需要通过政府组织的两轮考试,考试不合格的要被“黜落”。这一规定
A.确立了分科考试的录取方式
B.否定了重视德行的选拔标准
C.根除了察举制官士勾结弊端
D.打击了豪强把持官场的特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0. 隋唐时期,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后来唐朝进一步改革并明确了中书、门下二省为决策机构。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核心,尚书省尚书不能参加决策会议,被排除出决策系统。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尚书省的行政权
B.削弱三省权限
C.决策的科学化和专业化
D.有效加强相权
2019-06-13更新 | 253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豫南九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1. 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政赋税,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政赋税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这表明在宋朝
A.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
B.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C.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
D.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
2018-01-03更新 | 324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32. 江西省博物馆收藏的南宋银鎏金魁星(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星,后人附会其能主文运)盘,盘心是安放杯盏的菱花形凸棱框,框外盘底则是图案,其下面一树桂花盛开,隐喻“蟾宫折桂”。此盘可以反映出南宋时期
A.科举影响民俗心理
B.海上丝绸之路兴盛
C.冶金制作工艺高超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2019-06-13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名校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总体上说唐代的监察制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御史台制度,御史台为全国最高监察机构,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代表皇帝,监察百官,是皇帝自上而下地监督,统治百官的一种工具;凡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不法之事,无所不察,无所不纠。另一种监察制度是谏官制度,谏官的监察则是以下对上的,以皇帝为监察对象。皇帝的个人生活直至王国大政都在谏议之列;还封皇帝失宜的诏命,驳正臣下有违溪的奏章。这样就形成了以上察下,以下督上的双向监察机制。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由于当时的社会制度仍然带有浓重的封建色彩,不少昏庸无能之辈在国王的庇护下仍然在政府中身居要职,政治丑闻屡见不鲜。由于英国实行政党轮流执政制,无论哪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都把官职作为奖品在自己的支持者中进行分配。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个廉洁而有效率的政府保护他们的利益和经济发展,近代公务员制度逐渐产生了。19世纪,英国政府对公务员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迄今为止它通过的最重要的反腐败立法包括:1889年的《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1906年通过的《防止腐败法》等,二战后通过的多部法令中均有针对政府官员腐败行为的法律条文,在英国,政府对议会负责,议会有权对政府进行监督,其具体权力包括质询权、调查权,倒阁权和弹劾权等。英国的司法机关完全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管辖。在英国,舆论和新闻媒体素有对政府进行监督和批评的传统。舆论和新媒体的监督是对政府滥用职权的一种有效制约,使腐败行为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因而在实际上对腐败行为起到了威慑作用。

——摘编自李靖堃《英国的反腐败机制》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监察机构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英国建立反腐败机制的背景及其成功推行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完善我国监察制度建设的看法。

试卷分析

导出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政治史(旧)、中国古代史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试卷题型(共 33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32
材料分析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政治史(旧)
2
中国古代史
3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细目表分析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4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单题
20.65监察与谏议单题
30.65察举制单题
40.65科举制单题
50.4中枢政务机构(汉-唐)单题
60.65科举制单题
70.65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单题
80.65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单题
90.65宋代君主专制的演进单题
100.65科举制单题
110.65君主专制的演进单题
120.65东汉的兴衰单题
130.65监察与谏议单题
140.85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单题
150.65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单题
160.65科举制单题
170.65科举制单题
180.65监察与谏议单题
190.65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200.4汉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单题
210.65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中枢政务机构(汉-唐)单题
220.85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单题
230.4选官制度单题
240.65科举制单题
250.65监察与谏议单题
260.65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单题
270.65元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单题
280.65汉代君主专制的加强单题
290.65选官制度单题
300.65中枢政务机构(汉-唐)单题
310.65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单题
320.4科举制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330.65监察与谏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