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谏官,多由门下省长官选取有学问、有气节的人充任,他们随从在宰相身旁,宰相有时不便同皇帝讲的话,多由谏官来讲。这反映出唐代谏官制度
A.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B.有助于决策层沟通和谐
C.改变了三省的运行机制
D.有效限制君主独断专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的御史台以御史大夫为主要长官,御史中丞为副职,“掌持邦国刑宪典章,以肃政朝廷”。御史台之下辖有台院、殿院、察院。台院的御史官位仅为从六品,但其职掌是纠举百官,参与审判,对官员弹劾不必经御史台长官同意,有权直接向皇帝奏参,“…殿院殿中御史,从七品下,“掌殿廷供奉之仪,京殿诸州兵皆隶焉”。此外,还负责推按狱讼,监察、巡视京城仓库和驻屯京师的诸卫及禁军,察院监察御史,正八品下,主管分察巡按州县,“知朝堂左右及百司纲目”。出巡时的声势相当显赫。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元朝至元五年(1268年),制定了《定台纲三十六条》。随后,《行台(行御史台)体察条例》等法陆续规出台并录入《元典幸》。这些法规改变了历朝率行的“以卑察尊”传统,第一次使监察制度得到国家法律保障,元在中央设御史台,在地方置行台和廉访司,对御史台负责,《定台纲三十六条》规定御史台与中书省、密院地位等同,并有权弹劾这些部门,《定台纲三十六条》规定行台具有“弹劾行中书省、宣慰司及以下诸司官吏、好邪“的权力,行省行政体系与行台监察体系各自平行,互不统属。廉访司负责监察行省以下路、府、州、县。元代监察体系覆盖全国,为明清监察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是现代中央、省、市(县)三级监察体系的最早模型。

—摘编自李晓春《从制度改革看元代监察体制的历史贡献》

材料三1914年3月,(中华民国)大总统以教令39号颁布《平政院编制令》,设立平政院,直隶于大总统,察理行政官吏之违法不正行为,以平政院评事5人组织之庭行使审理权,置院长一人:…平政院内设肃政厅(负责对官吏进行的纠察弹劾),置肃政史:置都肃政史——人,指挥监督全厅事务:平政院庭长由平政院院长从平政院评事中提名,呈请大总统任命:平政院评事及肃政史由大总统选择任命;“…然平政院与肃政厅存在的时间较短,发挥作用有限,但却具有积极的意义。

—搞自赵颖《明末初监察制度初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监察体制的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元代监察体制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与民国初年监察体制的异同。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4 .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为州牧,州募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
A.皇权专制遭遇前所未有挑战B.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C.君主监察百官的制度被强化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2018-09-29更新 | 156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
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
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
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
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
2018-09-22更新 | 2280次组卷 | 50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三箭分校2019年高三10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隋唐以后,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皇帝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这表明
A.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B.御史的权力超越了宰相
C.地方官吏腐败日益严重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萌芽于先秦,形成于秦汉,至隋唐而稳固,宋元明清,日臻完备。秦朝即设立听命于皇帝的御史大夫作为纠察百官的最高监察官员。……唐代监察制度更为完备,中央监察机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御史台系统,负责监察百官之违法与失职行为;另一部分是言谏系统,负责直接告发官员的违法、失职或者腐败行为。……明清两朝最终实现中央监察机构与地方监察机构的统一。在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由于国家幅员辽阔,在专制权力下,各级官吏滥用权力、贪污腐化的空间较大。为了维护皇权,历朝君主都非常重视专门监察机构的设置和运作,试图通过监察官员的纠察和弹劾,防止并打击官吏的贪腐和不法行为。

——摘编自朱福惠《国家监察体制之宪法史观察》

材料二   按照分权制衡理论,美国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制约的主要方面是议会与司法机关的监督。但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传媒的发展,对行政权的监督制约的主要方面正逐步演进为民众的民主监督,即借助互联网和报纸、电视等传媒,用社会舆论对行政机关形成压力,……此外,近些年来,美国行政机关还逐步加强了自身的内部监督制约,如建立行政决策的成本效益分析制度、政府情报信息披露制度等。1978年,还根据《政府道德法》设立了政府道德署,直接向总统和国会负责,地位独立,其主要职责是制定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规范;审核和批准各行政部门制定的道德行为附则;监督行政部门官员公开和秘密的财产申报的执行情况;审核总统政治任命是否有经济方面的利益冲突等。这些都对行政权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

——摘编自宋欢欢《美国监督机制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行政监察机制的特点及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相比,美国行政监督机制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古今中外监察机制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由此可知,西汉刺史
A.成为一级地方长官
B.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
C.随意处罚违纪官员
D.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
2018-07-12更新 | 299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为监察和约束官员而设计出了相应的制度。以下官职的设置能体现此目的的是
A.秦朝丞相汉朝中书令B.秦朝太尉唐朝节度使
C.秦朝御史大夫宋朝通判D.宋朝枢密使明朝殿阁大学士
2018-06-29更新 | 143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初建立起专门的谏官以规正皇帝的过失,唐太宗编写《贞观政要》确立了一系列关于君主的行为准则,唐代的三省六部制度也规定了权力运行方式,但这些努力都无法约束后代君主的言行,不久就被破坏殆尽。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缺少对官僚政治的有效约束
B.宋代用分化事权加强了君权
C.中国封建制度本身固有缺陷
D.儒家等级观念导致专制强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