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秦汉时期,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史称“上计”。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上计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考核和监察制度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控
B.官员的选拔方式和流程已经比较成熟
C.监察制度杜绝了官吏的贪腐及渎职行为
D.察举制度加强了被选拔官员的责任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汉时期,丞相司直作为丞相属官,监察职权范围十分广泛,对象包括御史大夫、司隶校尉、州牧、郡守、皇亲国戚等,可谓“职无不监”。这一制度设置
A.导致了中央官制的混乱B.目的是巩固专制统治
C.削弱了监察机构的职权D.消除了割据分裂根源
3 . 清雍正时期,要求部分中下级官员对政务利弊、吏治勤惰、同僚品行、百姓生计、地方风俗等各方面事务,凡有重要问题,不必等到完全核实,即可先在奏折中“风闻”上报。该做法
A.强化了对中枢机构的控制B.扩大了地方官的行政权力
C.有利于更广泛的了解下情D.完善了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2021-07-14更新 | 419次组卷 | 15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