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太宗时期,谏议大夫隶属于门下省,“每宰相入内平章大事,必使谏官随入”,谏官可以对君主和宰相“面折廷争”。武则天当政,改谏官为门下、中书二省分隶,并加置左右补阙、左右拾遗,以至时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之说。这一调整(     
A.扩大了谏官的监督权B.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制
C.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D.有利于加强君主集权
2022·江苏徐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2 . 汉武帝时张汤出任御史大夫后,“每次上朝奏事,谈论国家财用情况﹐一直谈到傍晚,天子也忘记了吃饭。丞相空占相位,天下事情都取决于张汤”。这表明
A.御史大夫的职权有所扩大B.监察机构已兼有行政职能
C.丞相的行政权力被严重削弱D.内朝官员政务决策权增强
2022-04-18更新 | 21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2题-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20-21高三下·江苏无锡·开学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金史》记载“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
A.重视制度完善B.独立君权之外
C.分化丞相事权D.强调官员素质
2021-03-01更新 | 181次组卷 | 5卷引用:【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一轮巩固卷3
2018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我国历代监察都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不对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

——整理自蒋云贵、戴正良《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美国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再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之间的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对于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轧、权力配合的缺失。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监察体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权力制衡所产生的影响。
2018-05-19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18高三下·江苏·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5 . 《吕氏春秋•勿躬》中载,管仲对齐桓公说:“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重贵富,臣不若东郭牙,请置以为大谏臣。”材料表明
A.中国古代谏官制度已初具规模
B.管仲拒绝齐桓公封其为相
C.当时谏官起规劝国君过失作用
D.管仲建议制定君臣等级序列
2018-05-1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江苏卷)-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一种特殊政治制度。监察的对象是整个官僚体系,即政府内部官僚或行政主体。完整的监察权包括“纠察”和“言谏”两部分,既要厉行对群臣的监察,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重视谏言机制,以广耳目。监察官位卑而权重,以下察上,以卑督尊,是中国古代监察法的通行做法。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监察官的选任,注重品德和能力,尤重实践经历。监察系统直接受命于皇帝,垂直管理,并保持监察官的独立性。

——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

材料二   历朝历代,虽然监察立法越来越多,监察程序也日益严密,但是权力失控却依然存在,尤其是在统治集团昏庸无道的情况下,监察制度往往成为具文,丧失了监察作为官僚政治自我调节的作用,最终往往导致政权灭亡。一方面是越来越重的治权之权,一方面却是周而复始的权力失控,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悖论。而这一悖论却深深根植于监察制度赖以生存的权力结构中

——摘编自何海锋《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启示与悖论》

材料三   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主要发挥民众监督的作用。民众监督是建立在直接民主制的基础之上。无论是任职资格审查、信任投票,账目审计和告发程序,都是在公民直接行使主权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上进行的。前三种程序已经制度化,每年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内按部就班地进行,运行机制较为成熟。信任投票和账目审计往往与告发程序联合,实现对官员的有效监控

——摘编自张春梅《古典时期雅典的官员监督机制》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请说明“悖论”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悖论”出现的政治根源。
(3)据材料三,指出雅典的监督机制与中国古代的监督机制有何不同。综上所述,就制度创新而言,东西方社会对人类文明的共同贡献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