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凡居此官者,大率皆以督察藩国为事”“夫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此小大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维百代不易之良法”。顾炎武所说的这一“良法”指的是
A.先秦的分封制B.汉代的刺史制
C.隋唐的科举制D.元朝的行省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代表中央以监察各州,到了东汉末年汉灵帝改刺史为州牧,州募集所在州行政权、军权、财权于一身。由此可见东汉末年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得到加强
B.皇权遭遇相权严重挑战
C.赋予监察官员更大权力
D.刺史监察地方的职能被弱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据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各王朝都普遍重视对官员的监督。下列机构或官职中,其职责属于监察的是
①厂卫
②御史台
③枢密院
④刺史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在封建社会,权力监督是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权力约束,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缺乏独立性及对监督权本身的制约。材料表明了
A.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实际效能有限
B.中国古代监督权力处于权力的核心
C.中国古代监督权力没有受到制约
D.中国古代监督权的职能混淆不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从秦朝开始就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从秦至明清,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因此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这种现象无法逆转的根本原因是
A.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只是帝王的耳目
C.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的D.监察官员能力有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明代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司”,如果在办案的过程中,刑部或大理寺错误严重,都察院有权对其进行弹劾,都御史还有提督各道、考察百官、朝会纠仪的权力。明代都察院
A.削弱相权并监督百官B.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C.具有三权制衡的特点D.保障了国家机器运转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属于
A.十三州刺史
B.御史大夫
C.参知政事
D.三司使
2018-01-05更新 | 323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古代历朝都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或机构,如刺史和御史台。但是从秦至明清仍不断出现监察官员乃至监察机构贪赃枉法的情形,屡禁不绝。这种现象无法断绝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监察体制的效能有限
B.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没有履行自己的职责
C.没有设立相应的惩治措施来配合监察体制
D.监察官员和监察机构的权力太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