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下表所述汉代统治者的做法(     
文献记载出处
(汉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于茂陵班固《汉书》
(汉宣帝)本始元年春正月,募郡国吏民訾百万以上徙平陵
(汉成帝鸿嘉二年)徙郡国豪杰赀五百万以上五千户于昌陵
A.阻断了大土地私有制的发展B.旨在强化中央政府权威
C.意在维护自耕农的经济利益D.确保了统治的长期稳定
2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这说明汉武帝实行的是(     
A.推恩令B.郡国并行制C.刺史制度D.内外朝制
3 . 据汉简记载,按照规定,酒泉郡沙头县县长出行,随从需自备食物,县长夫人的饭钱则要自理。这体现了
A.封国制度的实施
B.行政管理的细密
C.察举制度的完善
D.刺史制度的建立
4 . 《汉书·武帝纪》记载:“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由此可见当时
①分封制仍然存在
②世袭制已经废止
③儒家思想已经影响选官制度
④选官的对象和内容比较开放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9-11-0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青浦区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测试(一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不同史籍关于汉代刺史的记载,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此时的刺史
记载出处
“刺史班宣,周行列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汉官典职仪》
“武帝元封五年,初分十三州,刺史假印绶,有常治所……到所部,郡国各遗一吏迎之界上,所察六条”《汉旧仪》
“至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十三人,掌奉诏条察诸州,秋、冬入奏,居无常所。”《唐六典》

A.是拥有实权的地方官
B.拥有固定的办公府衙
C.是隶属于丞相的官员
D.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表为东汉邓禹家族和据《景君碑》记载部分官吏概况表,据此可知

A.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B.朋党集团势力膨胀
C.门第成为选官标准
D.专制皇权受到威胁
7 . 在龚书铎著的《中国社会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汉建国时,认为秦二世而亡与宗室无寸土上之封,无法以枝叶护本有关。”为此,汉初采取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国并行制B.行省制
C.郡县制D.分封制
2019-01-30更新 | 431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6届江西省景德镇昌江一中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西汉列侯分为功臣侯、王子侯和外戚侯。据记载,高祖时期分封了147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很少;汉武帝时期共分封了75位功臣侯,但王子侯却多达178人;武帝以后,共分封了功臣侯25人,王子侯201人。这反映了
A.君主权力遭到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C.军事战争基本结束
D.分封制度得到加强
2018-12-25更新 | 173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的是
A.宗法制
B.郡国并行制
C.推恩令
D.行省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汉书》载,刘贺被废为海昏侯,遣返昌邑国,并“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在海昏侯墓考古发掘中,一些器物带有“昌邑”铭文,如“昌邑食官”等。据此可知
A.传世文献如实记载历史事实B.考古发现可信度高于传世文献
C.考古发现真实再现历史事实D.考古发现与传世文献互补互证
2018-05-22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黄金卷》第四套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