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刘邦方面必须“承秦”,另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反映出
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
C.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
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
2019-03-22更新 | 920次组卷 | 29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秦朝实行郡县制,不封诸侯王,汉朝逐步削夺诸侯王封地和权力,其主要目的是
A.加强各地的经济交往
B.加强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C.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D.促进民族融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示意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历史现象。对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作用解释准确的是

A.加速了国家分裂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增强了诸侯势力
D.扩大了王国疆域
2019-02-27更新 | 490次组卷 | 28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 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
材料三
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
——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
2019-01-30更新 | 2196次组卷 | 55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东汉太守杨震为官清廉,其徒王密携金夜往拜谒,遭拒绝。密曰:是为夜,无人知。震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为无知?密愧,后世为震建“四知堂”。这段材料说明
A.东汉时太守的职责是主管廉政工作
B.东汉政府重视廉政风气建设
C.清正廉洁是社会所崇尚的风气
D.东汉是廉政建设的最好时期
2019-01-06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天津市新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预测卷历史试题
6 . 秦朝实行郡县制,不封诸侯王。汉朝逐步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权力,目的是
A.加强各地的经济交往
B.加强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C.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D.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汉景帝时,御史大夫晁错向景帝建议:“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他所说的“之”是指
A.郡县B.丞相C.太尉D.王国
9 . 西汉学者贾谊在其《治安策》中宣称:“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脚趾)之大几如股,平居不可屈信(伸),一二指搐,身虑亡聊(身心担心无法依靠)。失今不治,必为痼疾,后虽有扁鹊,不能为已。”其旨在告诫统治者要
A.大力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B.注意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源
C.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D.严惩官吏腐败,加强专制主义
2016-11-27更新 | 842次组卷 | 21卷引用:天津市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预测卷历史试题
10 . 东海县博物馆于l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载:(公元前l3年)前后的东海郡“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中所载“县、邑、侯国卅八”和《汉书·地理志》东海郡完全吻合。它虽然只有短短的650余字,却包括了数十个项目的综合统计,此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有
A.《集簿》是我国迄今首次发现的郡国向朝廷呈报的上计簿
B.当时仍然实行郡国并行制
C.《集簿》对于进一步研究东汉地方行政制度方面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D.侯国与郡是平行的地方行政单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