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汉时期,地方第一级行政区所辖土地人户众多,军需粮草自成一体,财力雄厚。因此,中央政府设“州”来控制地方第一级行政区。东汉灵帝时,原本作为监察区的“州”却又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州”性质的变化是由于(     
A.地方行政层级的调整B.郡国势力的不断坐大
C.镇压地方叛乱的需要D.铲除外戚势力的斗争
2 . 秦汉两代朝廷非常重视道路的建设。秦兼并六国之后,建立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道路交通网;西汉武帝时,在秦成果的基础上,开辟了通向西南、西域、夜郎等地的交通道路;东汉的都城洛阳则是“处于中土,平夷洞达,万方幅凑”的交通枢纽。这些成就的取得(     
A.保证了秦汉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B.说明交通是秦汉地方治理的核心
C.得益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D.确保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领导权
2023-02-03更新 | 404次组卷 | 27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秦汉时期,气候环境较为温润,北方地区山林湖泽附近的民众均以采集渔猎为生。汉代常见的流民亦不乏以此为生者。秦汉以降,历代朝廷反复劝农、鼓励耕织,汉代时零星存在的"好稼穑"之地到唐初渐成广布之势。这一变化(     
A.利于政府加强对民众的控制B.说明农业耕作技术得到了发展
C.表明封建小农经济范围扩大D.反映出环境变化决定民众生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从汉初到汉武帝时,一些大商人每年的收入都相当于食邑千户的封君。一般的封君甚至还要向他们“低首仰给”。他们操纵着盐铁业的经营,囤积大量的粮食和货物。他们的经济活动也影响到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这一现象(     

A.推动政府调整经济政策B.使汉武帝决心削弱相权
C.导致重农抑商政策产生D.是王国问题的经济基础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两汉时期我国某一著名国家政策的直观展示图,这一政策应是(     
A.推恩令B.刺史制度C.分封制D.宗法制
6 .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十三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A.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B.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C.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D.王国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2022-09-08更新 | 921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宇华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汉武帝时曾下令让诸侯、列卿、郡守等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官员每年向朝廷荐举两名“贤者”,若荐举质量高则有奖,否则将受罚。一时间,各地高官“皆尽心于求贤”。该制度的实施
A.迎合了独尊儒术的潮流B.满足了朝廷的人才需求
C.削弱了地方官员的权力D.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8 . 汉文帝即位之初,首先在淮南国推行“易侯邑”政策,不久又发布“令列侯之国”诏,使淮南王舅父赵兼远离淮南而就国周阳,继而又使齐哀王舅父驷均和齐悼惠王十子都离开齐国,分别居于济北、济南二郡。这些举措
A.贯彻了“推恩令”政策B.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D.稳定了汉初边境形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西汉初年,高帝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各诸侯国建立宗庙祭祀。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汉元帝下诏指出各诸侯国“久遵而不定,令疏远卑贱共承尊祀,殆非皇天祖宗之意,朕甚惧焉”,故罢郡国宗庙。西汉郡国宗庙的兴废从本质上说明
A.礼制兴革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B.统治者通过祭祀神化家族权威
C.政体稳定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D.西汉王国势力的扩张威胁中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图所示,汉武帝在公元前119年,迁徙数十万贫民到新秦中地区垦荒,不但恢复了秦始皇时期的农业开垦规模,还把农牧区分界推进到有史以来最北线。这一政策有利于

A.强化中央对边疆的控制B.抑制土地兼并
C.扩大西汉王朝统治区域D.“推恩令”的推行
2022-05-14更新 | 479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