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天津 高二 期中 2024-05-26 18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政治史(旧)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 南方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和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在本地区消失,而玉器和大型祭坛在中原夏商周文明中找到延伸现象。这表明(     
A.中原领先辐射四方B.区域文明进程趋同
C.中华文明一体发展D.华夏认同观念加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并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他们在哲学、科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这说明古代印欧人的迁徙(     
A.导致农耕文明遭受破坏B.影响欧洲区域文化发展
C.创立雅典民主政治制度D.加剧希腊社会不平等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3. 据史料记载,西周初年,周天子可以在诸侯国设置“监”,委派史官,还任命诸侯国的上卿负责统军治民,以上措施表明当时(     
A.中央集权体制建立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国家政权趋向严密D.分封诸侯相互牵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孟子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认为人要变“自爱”为“兼相爱”,还要兴天下之利,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使民众和国家富足。这反映出儒墨两家(       
A.思想主张呈现融合趋向B.提倡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
C.具有功利实用主义倾向D.代表平民阶层的利益诉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战国策>书录》记载:“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滑然道德绝矣……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这种情况(     
A.打击了旧的经济政治秩序B.导致思想文化万马齐喑
C.有利于区域专业性的生产D.催生了佛道盛行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2022年 10月,考古学家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 1500 米深度的海域发现了两处古代沉船遗址。国家文物局作出初步判断,其中一处为正德年间(1506—1521年)运送数以万计的外销瓷器的海船,另一处是弘治年间(1488—1505年)从海外装载原木等货物驶往中国的海船。这些发现(     
A.可探究海上丝绸之路航线B.印证了郑和下西洋的成就
C.表明中国造船技术更先进D.否定了海禁政策的真实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蒙古西征给欧洲带来极大的灾难:欧洲被外族入侵,封建制度遭受冲击,大军所至,焚毁田园,摧毁堡垒;更甚者,是教廷的权威蒙受极大的打击。欧洲人开始向内反思,希望重建一套安身立命的依据。因此,欧洲人(     
A.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的浪潮B.重视人的力量追求现世生活
C.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双重觉醒D.开展了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A.强调对文物的搜集研究B.倡导建立民众与文物的联系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觉醒D.关注国家命运注重文化自信
2024-05-09更新 | 270次组卷 | 3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班固《汉书》载:“诸子(百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方今……若能修六艺之术,而观此九家之言,舍短取长,则可以通万方之略矣”。据此可知班固(       
A.批评百家学说异常混乱B.主张“百家”思想趋向统一
C.以奴隶主立场评判百家D.肯定“百家”思想的治国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