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河北 高二 期中 2024-05-16 12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 北宋二程(程颢和程颐)声称:“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可见,二程(     
A.极力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旨在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C.注重探索自然界的规律D.提出了平等和谐的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2.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时期主要是通过互派使节进行文化交流,尤其是日本派大批遣唐(隋)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交流内容以制度文化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这体现出日本(     
A.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文化B.国际形势发展推动了国内社会变革
C.感受到隋唐强盛带来的压迫感D.加快社会转型以跻身东亚强国行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3. 苏美尔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观察月亮盈亏循环,创造了太阴历,古埃及人为了不违农时,把尼罗河泛滥周期与天狼星和太阳的运行规律相结合创造了太阳历。这说明(     
A.自然地理环境影响不同文明发展B.农业生产是早期文明的主导因素
C.天文历法是文明形成的基本标志D.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逐渐成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4. 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创建学园,以自由哲学思考为基础,教授数学、几何、天文学,以此进行思维训练;同时也重视政治家的培养,积极为城邦提供政治咨询和服务。由此可见,柏拉图学园教育(     
A.注重实用与发展理性思维B.推动自我意识的全面觉醒
C.促进了雅典社会空前发展D.主导雅典民主政治的走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5. 英国学者霍尔在谈到印度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时强调:“看东南亚历史,要以其自身的观点而不能用任何其他观点,这样才能看准……不论东南亚人民采用了哪些外来的文化因素,他们已很出色地把这些因素变成他们自己的了。”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印度文化丰富了东南亚文明内涵
B.印度文明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倾向
C.东南亚文化以封闭保守著称于世
D.东南亚国家深受印度的文化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6. 玛雅人笃信宗教,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玉米神等。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视为上帝的化身。此外,他们还推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这些说明(     
A.玛雅祭祀活动与政治密切相关B.宗教崇拜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
C.玛雅人的生活充满着宗教色彩D.太阳神在国家中的地位极其重要
2024-03-19更新 | 462次组卷 | 18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7. 据统计,两汉之际,汉族人口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西、山东以及湖北、安徽和江苏的绝大部分地区,此后北方民族人口占比逐步减少,而长江以南的汉族人口占比则相应增长。公元280——464年,长江以南的汉族人口增长超过5倍。汉族人口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屯田制度的推行B.封建朝廷的倡导
C.经济重心的转移D.社会动乱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8. 15世纪欧洲人“发现”美洲,西方殖民者踏上海外大肆掠夺之路,大量黄金流入欧洲。殖民的另一面则是:整个社会的毁灭和对他人的奴役。西印度群岛以及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口,被代之以从非洲捕获的奴隶。这说明(     
A.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交融B.殖民扩张促进了美洲的社会进步
C.西欧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D.资本原始积累充满着血腥和暴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如表为1860—1920年美国人口增加情况,从1861—1910年,大约有2300万移民迁入美国境内。影响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B.工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
C.政府移民政策的调整D.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2022年 10月,考古学家在我国南海西北陆坡约 1500 米深度的海域发现了两处古代沉船遗址。国家文物局作出初步判断,其中一处为正德年间(1506—1521年)运送数以万计的外销瓷器的海船,另一处是弘治年间(1488—1505年)从海外装载原木等货物驶往中国的海船。这些发现(     
A.可探究海上丝绸之路航线B.印证了郑和下西洋的成就
C.表明中国造船技术更先进D.否定了海禁政策的真实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1. 现代欧洲语言中的市场、关税、港口、盐税、暗礁、交通、冒险、支票、杂志、酒精、零、代数学、集市等词语皆源自阿拉伯语。由此可见(     
A.阿拉伯人阻断欧洲与东方的贸易B.阿拉伯文化融汇了东西方文化精华
C.现代欧洲语言起源于阿拉伯语D.阿拉伯人对欧洲商业经济影响深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2. 下表所示是关于蒙古西征的三个观点。据此,我们可得到的启示是(     
观点一蒙古在西征过程中不断攻城略地,对当时的亚欧大陆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观点二西征过程中,大量的汉人工匠被带到了中亚、西亚和东欧。与此同时,蒙古人也将大量的西方工匠俘虏到了蒙古草原和中原
观点三蒙古将中国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三大发明传播到了阿拉伯,后来这些发明又从阿拉伯传播到了欧洲,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转型
A.军事扩张推动文明进步B.蒙古西征阻碍欧亚文化交流
C.应辩证地看待蒙古西征D.蒙古西征旨在传播进步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3. 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的眼里,拿破仑是一个扩散“1789年瘟疫”的暴发户。下列能证明这一说法的史实是(     
A.拿破仑发动对西班牙的侵略战争B.拿破仑远征俄国失败
C.拿破仑保护农民的利益D.拿破仑的军队所到之处宣传自由平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海明威参加一战后,带着伤痕和恶魔般的战争记忆,于1929年写出了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德国作家雷马克也于1929年根据自己在一战中的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一年内在欧洲发行500万册,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这反映了当时(     
A.欧美极端民族主义泛滥B.人们对战争的反思
C.和平主义成为社会主流D.西方精神危机凸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5. 位于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公元6世纪,由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修建。1453年奥斯曼帝国皇帝苏丹默罕默德二世下令将其改为清真寺。1934年,土耳其共和国宣布:该教堂不再是清真寺,它将作为拜占庭艺术的遗迹和博物馆而受到保护。这一过程见证了(     
A.罗马帝国的分裂与发展B.巴尔干半岛的长期动荡
C.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交汇D.对文化遗产的持续保护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16. 漆线雕是中国漆艺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之一、堪称艺苑奇葩,中国一绝。2006年5月,漆线雕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这项工艺濒临失传。在中国古代,传统技艺的失传主要是由于(     
A.传统技艺无任何文字记载B.政府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C.手工业技术传承的封闭性D.手工业的技艺复杂周期长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引文出处引文内容
《尚书》“民为邦本、本国邦宁"“政在养民”
《礼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孟子》“民为责,社次之,君为轻"
《管子》“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材料二   《论语》中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礼记》中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吕氏春秋》中说:“昔先圣王之治于下也,必先公”。《六韬》中载:“天下非一人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

材料三   《慎子》中说:“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淮南子》中说:“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论语》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的核心思想;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简析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二、三,概述材料中著作的共同诉求,并予以评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从公元2世纪中叶起,罗马皇帝为了获得兵源税款,允许大量的日耳曼人进入帝国领土,并把他们迁移到帝国境内人口稀少的地区。日耳曼人的整个部落,都带着妻子儿女和全部家当,登上征途。4至6世纪的大迁徙运动,日耳曼人占据罗马帝国的领土,以征服者的姿态,建立王国定居于此。日耳曼人的大迁徙给欧洲社会带来的绝不仅仅是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他们建立的各王国,尽管大小不等,但都是在摧毁罗马当地奴隶主政权后建立起来的,他们本身所固有的一些传统,恰恰构成了建立西欧封建社会所必需的因素。

——摘编自张淑清《日耳量人大迁徙及其深远影响》

材料二印欧人主要靠畜牲为生,食物的匮乏和来源的不固定使得他们几乎无法在一个地方长久定居,迁徙成为古印欧人最显著的特征。约从公元前3000年末开始,印欧语系各族分批地从他们的故乡向外迁徙,形成一个个规模巨大的、世界性的民族迁徙浪潮。当时印欧人正处于原始社会解体过程中,社会内部已发生了阶级分化,军事首领和贵族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加强。对他们来说,进行掠夺是比劳动更容易获取财富的途径,对财富的追求成了他们迁徙的主要动力。在印欧人中,原始社会的解体过程是不平衡的,黑海北岸地区开始较早,而其他地区则较晚,这也是形成多次迁徙高潮的内部原因。

——摘编自麟剑《人类源流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耳曼人迁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耳曼人迁徙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欧人迁徙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宋初,在四川地区设立茶场司,陕西秦州建立买马司,负责茶马贸易。后因榷茶和买马的业务迅速发展,遂将二者合并于成都,设茶马司,负责茶叶的征榷、运输、销售及买马事宜……北宋前期,马的货源比较充足,一匹马通常需用50公斤茶叶来换。后来茶叶价格下跌,一匹马的价值等同于125公斤的茶叶。在特殊时期,马匹短缺,单匹的价格可以兑换到500多公斤茶叶……吐蕃是当时贸易的主要参加者,其规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产品则多为青藏高寒草原地区的牛、羊、兽皮、药材和其他农副土特产品。汉族地区的绸绢、布匹、陶器、食盐和其他手工业品以及农副土特产品也大量流入少数民族地区。甚至远在红海的阿拉伯人也积极参与进来。他们贩运印度、缅甸地区的犀牛角到中国,再将西藏、云南的香料、香药转运到国外,获取利益。

——摘编自马巍《宋代丝绸之路新特点》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茶马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茶马贸易的影响。
2024-05-16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名校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方平等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到20世纪的一些思想家都对平等思想作了不同的阐述。在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平等思想也包含着不同的内涵,平等已经成为西方政治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阶段发展状态
古希腊、罗马时期西方早期平等思想的发端时期
中世纪时期西方平等思想的低谷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西方资产阶级平等思想的蓬勃发展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西方资产阶级对平等思想的运用和发展时期
19世纪初期西方无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平等思想出现

——摘编自江丽丽《论西方平等思想的发展轨迹》

选取西方历史整体、部分或某个时代,对材料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史

试卷题型(共 20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6
材料分析题
3
论述题
1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2
文化交流与传播
3
世界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85儒学的复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单题
20.65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单题
30.65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单题
40.65欧洲文化的形成单题
50.65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中古时期的印度单题
60.65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单题
70.65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单题
80.65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单题
90.65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单题
100.65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单题
110.65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单题
120.65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单题
130.65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法国大革命单题
140.65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单题
150.65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单题
160.85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70.6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80.65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190.65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三、论述题
200.65文艺复兴   启蒙运动  欧洲文化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