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犹如明清的省。宋代的路较常设的机构有安抚司、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各机构互不统属,互相牵制。转运使与提举刑狱公事都有对官吏的监察权,提举常平司与转运使都有财权。这表明( )
A.宋代地方行政制度与明清两代没有区别
B.行政机构分散、权属交叉有利于集权
C.行政机构互相牵制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D.扩大行政区域是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
2016-11-27更新 | 28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3-2014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欧阳修集》中载:“……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监郡,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中描述的和知州争权者应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B.唐朝的节度使
C.北宋的通判D.北宋的枢密使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
秦始皇二十六年36不详
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
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
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
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
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
元朝12省183路971425

——根据历代《地理志》整理

材料二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动”与“不变”的共同目的,并说明材料一中地方行政区划“变动”与“不变”的具体表现。

4 . 德国汉学家指出“中国在11世纪至13世纪发生了根本的社会变化”。“根本的社会变化,在政治上体现为(          )
A.文官政治取代了地方藩镇的军人政治
B.二府三司取代了前朝的三公九卿制
C.官僚政治取代了过去的贵族特权政治
D.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顶峰
6 . 宋太祖曾说:“五代诸侯跋扈,有枉法杀人者,朝廷置而不问。人命至重,姑息藩镇,当若是耶?”针对这种现象,他所采取的措施是
A.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分割宰相的军权
B.各州公文须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有效
C.地方司法人员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
D.设提刑按察使司管理地方的司法事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