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唐代的州县只有一个“专职”监察官,即观察使,由御史台派出,考察地方行政;宋代州县则设有四位“专职”监司,分别为管理民工兵事的安抚使,掌管财赋并转运中央的转运使,掌管司法的提刑按察史和掌管救恤的提举常平使。宋代地方监司的调整意在
A.贯彻重文抑武原则B.强化中央集权
C.扩大地方政府职能D.实现分权制衡
2022-03-08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唐武宗会昌年间(841—846年),淮南节度使李绅请求在全国各地以州名铸钱,大小径寸都保持开元通宝的形制。得到允许后,各地纷纷铸造大小轻重不等的钱币,并在背面标记本州州名,史称“会昌开元钱”。“会昌开元钱”的铸造
A.促进了朝廷税收的增加B.造成了中央权威的削弱
C.实现了国家币制的统一D.推动了纸质货币的诞生
2022-03-06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江南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文科)试题
3 . 宋朝初期,规定州郡长官由文官担任,差遣中央官员到各地担任转运使(主管财政兼监察地方官吏)、提点刑狱公事(主管司法兼监察)、安抚使(主管军事)等官职。这些变革旨在
A.加强中央集权B.加强君主专制C.应对边防压力D.防止官员腐败
4 . 唐、宋地方监察制度变迁表(部分)
设置特点
唐朝“因山川形便”而设,从初期的巡察使、按察使,最后变为节度使,无所不领。
宋朝“以天下土地形势”而设,跨越山水,互相渗透,近割远连。

这一变化
A.提高了地方政府的治理效率B.首次实现了按地理进行区划
C.实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制衡D.顺应了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
2022-02-13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宋太宗曾表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为此,宋朝
①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②设诸路转运使统管地方财政
③设三司、枢密院与参知政事分权④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6 . 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最初为临时委派的行军总管;唐高宗、武后时期,为了加强边疆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征调的困难,行军总管开始演变成地方大军区的军事长官。材料说明唐朝的节度使制度
A.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B.是中央决策的重大失误
C.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必将导致安史之乱发生
7 . 下列几项地方机构中,从代表中央监督地方的监察机构,演变为地方常设行政机构的有
①州   ②道   ③路   ④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从安史之乱到宋神宗改制之前,皇帝用使职差遣制架空部、寺、监、省之权,由观察、黜陟、转运、租庸、两税、盐铁、度支等差遣官插手庶务。这一做法
A.造成了庶务管理的混乱B.反映了赋税制度的变化
C.推动了保甲乡里的瓦解D.调动了地方官员积极性
2022-02-04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宋代采用强干弱枝、内重外轻的做法加强中央集权,“一兵之籍,一财之源,一地之守,皆人主自为之也”。下列符合宋代这一做法的是
A.州刺史拥有行政权和领兵权B.节度使成为州以上地方军政长官
C.设置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D.行省作为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关
10 . 如表为唐前期军力分布情况。如表体现了当时唐朝
道名关中河东河南陇右其他合计
军府数288164743794657
占军府%43.82511.35.614.3100

A.关中本位的立国政策B.灵活多变的民族政策
C.以武力镇压匈奴叛乱D.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2022-02-01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