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2022-05-11更新 | 632次组卷 | 77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江苏卷)01
2 . “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这一制度的创立时间应在
A.1世纪B.7世纪C.14世纪D.17世纪
2022-03-19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届普通高校招生考试选考科目考试方向性模拟检测(1月)历史试题
2021高三下·山东·专题练习
3 . 图1、图2分别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行政区划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指出图1北宋时期地方行政管理的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因素。
(2)比较图1和图2,指出图2元代地方行政管理发生的变化及影响。
2022-03-18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1 地图类-2021年山东省新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高分攻略
4 . 宋初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职官制度,省、部、寺、监只备员无职掌,而在正官之外别设差遣以掌其事,正官用以决定官员的俸禄,差遣才是官员的实际职务。正官有文、武两套资序,泾渭分明,而差遣则较为复杂,有的专门委任文官,也可文武兼任。这套制度(     
A.导致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B.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提高了宋朝官员的行政效率D.利于加强对宋朝官员的管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宋朝灾年招募流民、饥民当兵,是一项传统国策。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欧阳修认为“不收为兵,则恐为盗”。而有人认为“天下之所以困,本于兵”“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据此可知
A.征兵作为国策已成为上下的共识B.募兵为稳定统治却加重财政负担
C.募兵是为了改变强干弱枝的局面D.军费开支过大成为冗费出现根源
6 . 传统的贵族政治、武人政治到宋代基本上退出了封建中国的历史舞台。宋廷始终强调文治,使地主阶级各个阶层的知识分子凭学识取得官位。能够保障这种官僚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科举选官制的发展B.三司体制的建立
C.军政官须文员担任D.监察制度的实施
2021-12-11更新 | 20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红色七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7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北宋)金兵内侵,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州郡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作者意在论证
A.唐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优越性B.唐都城的区位选择优异
C.唐宋地方治理方式互有得失D.宋代过度集权的消极影响
8 . 学者谢和耐说:“11-13世纪期间,在政治社会或生活诸领域中没有一处不表现出较先前时代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在政治上的重要表现是
A.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B.多个民族政权并立
C.学者冲破汉唐儒学束缚D.文人学士型官僚政治形成
2021-11-09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9 . 唐朝前期,“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但到唐朝后期,出都的御史往往受到官员的怠慢乃至谩骂、殴打。这一变化表明
A.以卑临尊无法进行有效监察B.中央政府权威的削弱
C.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的加剧D.台谏合一以强化皇权
10 . 贞观十二年,官修《氏族志》成,仍列时任六品官的山东士族崔民干为第一等。李世民看后大为不满,遂命重新刊定,强调“欲崇重今朝冠冕”,而非血统或郡望。这反映出李世民本意在于
A.稳定李氏新贵王朝B.抑制传统贵族势力
C.笼络关陇贵族力量D.提高寒门小姓地位
2021-11-0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十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