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5 道试题
1 . 在唐代,诏赐国(李)姓比较盛行。这一时期的“诏赐国姓”有两大特点,一是武将居多,二是唐朝初创时和安史之乱后居多。由此来看,唐朝统治者“诏赐国姓”旨在(     
A.冲击传统宗族观念B.笼络人心维持统治
C.应对藩镇割据问题D.实现文化心理认同
2023-10-10更新 | 29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宋太祖意欲从开封迁都洛阳。表3是《续资治通鉴长编》中的有关记载:

1上曰:“吾将西迁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2起居郎李符上书曰:“京邑(洛阳)凋敝,宫阙不完,畿内民困,军食不充……”
3铁骑左右厢都指挥使李怀忠言曰:“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咸仰给焉。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开封)。根本安稳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见其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迁都洛阳的利与弊。
4 . 宋初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的职官制度,省、部、寺、监只备员无职掌,而在正官之外别设差遣以掌其事,正官用以决定官员的俸禄,差遣才是官员的实际职务。正官有文、武两套资序,泾渭分明,而差遣则较为复杂,有的专门委任文官,也可文武兼任。这套制度
A.导致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B.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有力提升北宋政府的行政效率D.助长了改革与创新的政治风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代王朝基本不筑城,内地州县亦普遍不筑城,只在边地城市和部分重要城市,才兴筑或注意维护城垣,宋初甚至强令地方州县毁废城垣,许多府州县治所城市长期没有城郭,或虽有旧城而长年不加修理,使其自然废弃。宋代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放弃对地方州县的管控B.增强城市的经济职能
C.削弱地方防卫加强集权D.抑制城市商业的发展
6 . 宋代,知府(州)公事必须通判联署方能生效,通判本身有行政工作;明朝开始确立以知府为一府首长,通判作为知府辅佐官,必须“以安静为事”,被视为“闲曹”。这一变化
A.说明明朝地方监察形同虚设B.反映出中央集权强化的趋势
C.体现了官员选任制度的异变D.有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7 . 时人描述宋初“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虽其地在万里外,方数千里,拥兵百万,而天子一呼于殿陛间,三尺竖子驰传捧诏,召而归之京师,则解印趋走,惟恐不及”。此观点认为宋初
A.地方官员之间相互牵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B.有效地防范了内部动乱,强化了中央集权
C.铲除了封建割据的根源,维护了社会稳定
D.地方行政体系严密,地方官权力基本丧失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地方治理的中间环节设置和管理上,赵宋王朝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每路设四个机构一一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形成分工格局,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体,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与官员,分别隶属于不同的中央部门,办公地点也不在同一州内,仁宗皇佑三年,下诏诸路提点刑狱司廨舍与转运使副同在一州者,并徙他州。宋代路制分为以转运司为主体的民政路和以安抚司为主体的军事路两大系统,为了防止路级诸司在行政及监察活动中的欺上瞒下、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的行为,宋王朝又规定了诸司互察法与行政复查制度,宋徽宗崇宁五年,正式颁布《诸路监司互察法》,规定请司若有违法不公行为,要互相举报,不仅诸司之间要互相察举,诸司属官与长官之间也要互相举报,宋代路级的运行机制,避免了重蹈汉唐以来由于地方势力尾大不掉而陷入军阀混战和藩镇割据的历史覆辕。

——摘编自张小稳《宋代的路:划时代的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江南市镇自治的运作方式是中国社会固有的非程序化协商式民主,在选举上,江南市镇各社会组织通常实行较为谦逊的公推制,推选在事业与德行上素孚众望者作为领袖。在自治事务的决策上,通常采用多方参与,温和协商、充分交流、相互妥协的公议制,尽可能在不破坏情面的情况下实现各方的互利与共赢。这种缺乏明确程序但经过多方参与、充分协商的公推与公议制,和当代西方学界为反省竞选与票决式民主而新提倡的“协商民主”正好不谋而合.1908年清政府发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镇在历史上首次获得了正式自治法律地位,从清末各地镇自治公所成立的数据看市镇自治传统较深远的江南地区的自治成效较之于其他地区要好得多,到清亡为止,各省成立镇自治公所数较多的为江苏、浙江各省,其中江苏达到210个,为全国之冠

——摘编自武乾《乡镇体制的历史检视与现实的多元选择》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地方治理的特点,并分析宋朝地方治理模式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晚清江南市镇自治的特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历史上地方治理模式对当代现代沿海地区治理改革的启示。
2021-03-15更新 | 349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六校2021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9 . 通进银台司是北宋掌握政令封驳的机构。11世纪前期,国家军事决策由二府(枢密院和中书门下)协商后,经皇帝批准便可直接执行。有官员上奏道:“(通进银台司)有封驳之名,曾无改正之实。”这说明
A.通进银台司的职权发生异变B.分权过细降低了行政效率
C.紧急事态影响中央政务运作D.二府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10 . 宋初统治者对节度使在内的州长官,一方面采取三年一易之法,经常调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通判一职的监督权,规定凡事须通判共同签署始得实行。这一举措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B.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C.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D.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