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 道试题
1 .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大体存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基本模式。

材料一   唐朝开边之后,对当地民族采取羁縻式管理,委其首领自治,驻军较少。但此种统治方式不稳定,后东突厥重为边患,契丹等族也一再生事。唐廷被迫大量增加边防驻军,形成若干边防大军区,其长官称为节度使。节度使本职仅管军事,然边地形势复杂,为重其权,常使之兼管军储、财政,进而监察地方。因联防需要有时或以一人兼数节度使。于是形成边将权重的现象。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宋代行政区划与唐无大差异,而行政组织与运用则大有不同。盖宋室君臣鉴于唐末、五代藩镇权重,故对于地方行政采取绝对控制政策。其方法:最高级地方行政区划之路,不置元首性之长官,而以帅、漕、宪、仓诸司,分掌众务,不相统属,互相牵制不能自专。上自诸路使司,下至县知事,皆以中央文官权充,以便中央直接控制。犹惧知事官权太专,又置通判,以资牵制与监视。

——摘编自严耕望:《中国政治制度史纲》

材料三:行省辖内宣慰司、路府州县等仍然接受朝廷(吏部、枢密院)的任用。迁调、考课等管理。世祖末成宗初,行台监察御史和廉访司,相继取得了对行省官吏的奏劾、按问、刷卷等权力,而且有所成效。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时至元朝中后期,行省已不敢擅自裁决大政,必须咨请朝廷都省批文而行事。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朝设节度使的原因,结合所学论述此举的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