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宋太祖时,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后交给太祖,恰好这人是太祖平时最讨厌的,他愤然说:“这人怎好用?”就把这张纸撕了,掷在地上。赵普不作声,把地上的废纸捡起来藏了。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糨糊粘贴了携带身边,即又把这纸送上。太祖诧问:“为何还是此人?”赵普答道:“据某意见,暂时更无别人合适。”太祖也悟了,点头说:“既如此,便照你意见用吧!”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指出材料一中两图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皇帝和宰相(丞相)关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是否符合当时的真实情况。
2 . 中国古代政府一直谋求解决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西周初期分封形势图


材料二   西汉初期山东地区地方行政区划示意图(部分)


材料三   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西周初期分封诸侯的主要政治目的及效果。
(2)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说明“汉承秦制,略有损益(注:增减)”的具体表现。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的主要措施和元朝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的措施。
(4)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你认为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关系、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演变分别呈现怎样的趋势?
2020-06-12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