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唐朝前期,“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但到唐朝后期,出都的御史往往受到官员的怠慢乃至谩骂、殴打。这一变化表明
A.以卑临尊无法进行有效监察B.中央政府权威的削弱
C.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的加剧D.台谏合一以强化皇权
2 .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对地方的管辖。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这两个制度在当时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2)简述宋朝是如何“尽夺藩镇之权”的,结合材料和所学说明其影响。

材料三   清朝疆域示意图



(3)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康熙皇帝巩固国家统一的方式。
2020-11-11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可佐证其观点的有
①“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②“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③“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
④“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内容属于北宋时期加强对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
①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②地方赋税的大部分由中央掌管
③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官   ④增设参知政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020-02-1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测验历史试题
6 . 秦王嬴政结束群雄割据的历史,缔造了一个空前统一的大帝国。他所开创的政治制度延续了两千多年。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秦的新皇帝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他还解除了除他自己军队之外的所有士兵的武装,把秦原来的卫戍部队派到全国各地。新皇帝还下令废止使用六国旧币,官府制作长度、容量、重量标准器发至全国使用,实行经济集中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归纳材料一所体现的秦朝实施的措施。
(2)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的地方割据问题,北宋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结合相关史实完成下列表格内容的填写。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影响
军事上
行政上
财政上
2020-02-0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派遣文臣担任地方官
2020-02-07更新 | 211次组卷 | 71卷引用:北京市第三十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试题
8 . 在11世纪至13世纪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现象中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
A.文官主政成为政治常态B.官府强化对市场的管理
C.白银已经成为主要货币D.君主专制政治登峰造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的常用做法。宋代为分割宰相权力而设置的是
A.节度使
B.三司使
C.通判
D.转运使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